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近年来,我县发挥商贸物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县已构建起以肉牛、榨菜、鸡为重点的“一主两辅多特色”产业体系。
“我县依托富集的农特资源,加快电商产业园、物流园、牛肉加工等各类产业配套建设,强化产业集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县农业农村委主任谭明权说。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麻辣鸡是我县传统特色小吃,蕴含浓厚的巴渝文化底蕴。但10多年前,从事麻辣鸡加工的多是2~3人的小作坊,环境简陋、生产设备落后。
县麻辣兄弟食品董事长范淑英介绍,当初创办企业时,仅有一口大铁锅、两把菜刀和几种调味品,原材料直接从农户家收购肉鸡。随着生意逐渐红火,她投资成立祥瑞土鸡股份合作社,向入社村民免费发放鸡苗,负责回收成年土鸡,自此拥有了专属原材料基地。
“近几年,通过建造标准化车间、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我们在延长食品保质期方面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如今,麻辣鸡已从街头巷尾的小食摊,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600余家实体门店、年营业额超6亿元的大产业,成为我县一张亮眼的名片。”范淑英说。
上世纪50年代,我县高家、龙孔等乡镇开始种植藠头,农户采收后主要用于腌制咸菜,规模小、不成体系。近年来,明富实业创始人肖朝明涉足藠头加工,产品逐步打入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消费市场。为满足客商要求,企业高标准打造了800亩标准化、绿色化藠头种植基地,同时按照国际标准开展藠头生产加工。
“如今,公司年均加工藠头3000余吨,出口量1500吨,创汇超1600万元,带动全县藠头种植1.1万亩、产量1.5万吨,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肖朝明说。

企业入驻产业园提升整体竞争力
重庆诚梵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柯全通过创业打造了自有麻辣鸡品牌,其公司入驻县麻辣鸡网货孵化中心后,带领员工开展直播带货,月均订单量达1.5万单以上。
陈柯全在电脑上打开物流中控后台,屏幕显示上个月某物流平台的麻辣鸡发货量超1.5万单;本月时间未过半,发货量已突破8000单。“这还不是销售旺季,逢年过节销量最佳,最高一年年产值突破千万元。”陈柯全说。
2021年,我县麻辣鸡产业园建成投用,县内一批知名麻辣鸡企业陆续入驻。随着业务不断拓展,陈柯全的公司紧跟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将麻辣鸡生产端从家庭作坊迁入标准化厂房。这些企业“化零为整”,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此前,这类企业虽均采用当地农村的鸡、辣椒、花椒等原材料,但多以个体工商户形式存在,原材料采购分散、产能落后、产量偏低、销售渠道狭窄,难以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入驻产业园后,企业不仅顺利完成公司注册,相关主管部门还提供专业培训与规范化管理,通过政策赋能助力其探索更优发展路径。
我县麻辣鸡产业园成立四年来,累计培育农村电商相关人员超1万人次,目前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正是麻辣鸡等特色农产品的加工、物流、服务等产业链延伸,不仅扩大了周边农业产业链的辐射范围,更构建起稳定的就业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电商物流携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重庆望腾物流有限公司在我县设立的物流基地,每日进出港业务量达8万单。为进一步拓展业务,企业引入一套自动化分拣设备,分拣效率提升约40%。
“丰都电商需求旺盛,我们这是为未来5年丰都快递业务增量提前布局。”重庆望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达海说。
尽管我县地处内陆,但近年来外贸增长势头迅猛。针对这一情况,上级相关部门建成投用渝东北城镇群和渝东南城镇群地区首个公共保税仓库。县内恒都牛肉产业基地是该保税仓库的主要使用者,其进口牛肉存储量居保税仓库货品首位。
近年来,恒都农业除加工进口牛肉外,还修建了标准化肉牛屠宰场,创新推出肉牛共富农场模式带动县域农业发展:村集体负责协调水、电、土地等资源,协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企业负责农场整体运营管理;农户通过参与养殖、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这一模式既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发达的物流体系也让我县其他农产品纷纷通过电商拓宽销路。记者在重庆渝名桂山电商服务有限公司仓库内看到,一台打包机正不停包装刚收购的藠头,旁边整齐堆放着打包好的包裹,寄送地址遍布全国。除藠头外,该公司还经营土面条、应季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
当前,我县正推动新农人提质增量,通过持续开展“土特产”提档升级行动等举措,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彭荣庆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