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特色产业集群撑起乡村振兴“金梁柱”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3747 更新时间:2025-10-22 16:01:10

深秋的丰都大地,万亩红心柚园里硕果飘香,肉牛养殖基地的智能化圈舍里牛群壮实,榨菜加工厂的生产线正将青菜头转化为出口佳品······近年来,我县紧扣“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发展理念,以“1353”工作思路为引领,聚焦“一主两辅多特色”产业体系,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推动特色农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走出一条生态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集群筑基:

从“分散种养”到“全链融合”


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区库区资源禀赋,构建“一主两辅多特色”产业体系,让特色农产品串珠成链。肉牛产业作为核心支柱,已形成从良种繁育到精深加工的完整链条——引进恒都等龙头企业,年出栏肉牛16.9万头,精深加工牛肉10余万吨,“丰都肉牛”凭借中国驰名商标的金字招牌,出口量稳居全市第一。



在长江两岸,特色产业集群遥相呼应。三和实业车间里,经过6个月发酵的榨菜香气四溢,通过“大坛替代小坛”的工艺革新,生产效率提升10倍,产品定制化销往日韩、中美洲等市场。


叁石哥麻辣鸡产业园内,23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产出7只麻辣鸡,95%的自动化率赋予产品“数字基因”,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2亿元。而武平香葱共富农场更创造了“村村联合”的发展样本,3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集资312万元共建1960亩基地,品种改良后实现年种收四茬,每村年纯收益超10万元。



科技赋能:

从“靠天吃饭”到“慧农兴产”


科技创新正在为丰都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投资3360万元打造的“肉牛产业大脑”,以“1+1+6+N”构架实现肉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枣丰协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内,育苗期缩短至7天,单草莓苗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迷你西瓜、樱桃盆栽等创意农产品走俏市场。



针对不同产业需求,丰都组建肉牛、榨菜等7个“新农人产业服务团”,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破解技术难题。在香葱基地,水肥智能化喷灌系统精准供给养分;蛋鸡养殖场采用智能饲喂、环境监测系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市级研发平台12个,推广农业主推技术15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科技贡献率持续攀升。



联农带富:

从“单打独斗”到“共享红利”


“这把葱子养活了我们一家人。”在香葱基地务工的村民何洪其,不仅每月有稳定收入,还能拿到土地租金。这种“企业运营+村集体参股+农户务工”的共富模式,已在丰都遍地开花——2023年建成258个共富农场,带动村均经营性收入34.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二。


武平镇成立的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劳务经纪人组织村民有序务工,仅香葱农场每个季度就需700余名工人。在肉牛、榨菜等产业中,16万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务工就业等方式联结产业链,8300余名培育的新农人成为致富带头人。



“我们将持续以大农业观谋划布局,以大食物观丰富供给,让产业集群成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县农业农村委主任谭明权表示,如今,28万亩榨菜、7.5万亩红心柚、8万亩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从“中国肉牛之都”到“国际餐桌供应商”,丰都正以集群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记   者:邓军杰 

编   辑:彭荣庆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不止麻辣!斩获双奖的“丰都味”藏着老手艺的真火候 档案丰都 | 丰都长江大桥——万年“彩虹梦”,一朝坦途行 健康丰都 凤鸣平都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