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绽放在乡村道路上的最美夕阳红 ——记丰都好人秦光天

来源: 浏览量:1423 更新时间:2025-07-23 10:41:25

秦光天在看书

记者 李达元

在包鸾镇包鸾村,但凡天气晴好,常能看到一位手握扫帚、专心致志地打扫路面的老人。老人名叫秦光天,年逾九旬,是包鸾村一组村民。

“我是一名退役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和美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秦光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退伍回乡投入家乡建设

1951年,秦光天参军,在军营提升自我,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年后,他怀揣着发扬部队优良传统的信念回到家乡,决心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

秦光天满怀激情地积极投入到家乡建设中。听从花溪大队(今包鸾村)党支部安排,到包鸾镇乌窑罐铁厂上班,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期间,主要从事会计职业,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受到领导的信任和表扬。

“后来,因诸多原因,铁厂被解散,我又回到老家所在大队从事农业生产。那时候属于农业社大集体,大队下辖多个生产队,我是其中生产队之一的社员。”秦光天说。

那些年代,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秦光天总是抱着乐观的心态,退伍不褪色。除了干好农活外,还协助大队、生产队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关心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1978年,秦光天被安排做了大队文书,由于对工作认真负责,这一干就是20年,深受干部群众的信任与认可,直到1997年才退休。

示范带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退休后的秦光天,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在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他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动员其他村民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维护乡村环境。

以前,包鸾村通往辖区各组的公路都是砂石路,后来浇筑了混凝土路面,虽然路平顺好走了,但是有少数村民习惯了往路上乱扔垃圾。为了保持路面的干净整洁,只要是天气晴好的时候,秦光天都会拿着扫帚把村域内几条通组公路清扫完。

当别人问秦光天这是图啥、谁给他发工钱时,他总是严肃认真地回答:“趁现在自己还能够劳动,有责任有义务为和美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秦光天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无偿维护村内环境卫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包鸾村党支部书记曾祝说。

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服务群众

身为一名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年的“建党节”等节日,当地党组织都会看望慰问秦光天。给他送上的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他都转手送给生活困难群众,而将慰问金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给党组织。

此外,秦光天还自掏腰包发起成立“老年互助银行”,搭建起空巢老人的“暖心驿站”,让低龄老人给高龄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看护、陪伴、助行等生活照料服务。

“‘老年互助银行’让‘老有所为’赋能‘老有所养’,让爱心得到循环,守护夕阳美好,不断激发出志愿服务新活力,为我村互助养老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曾祝说。下一步,村支两委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提质”与“扩面”,完善长效机制,激励更多低龄老人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打造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秦光天还定期到村上的“新丰书院”学堂宣讲革命故事,弘扬红色文化,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目前,累计宣讲革命故事80余场,受众2000余人次。

“秦光天当过兵,又是老党员,他还用自己的威望、经验、乡情,化解邻里矛盾,让‘家长里短’的繁杂琐事有了更有效的解决途径。”曾祝说。


书香丰都 记者调查 日军“軍極秘”记录重见天日!揭露“7.22”合川大轰炸背后真相! 生态文明——寻找丰都车前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