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1940年7月22日,侵华日军对合川实施惨无人道的大轰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城市损毁。长期以来,民间对这场暴行的战略意图众说纷纭,随着日军第十三航空队《合川攻击战斗详报》出现,日军轰炸合川的真实意图和详细情况予以揭晓。
“我看着飞机来的,从窗户看到飞机飞来,是九个飞机,我们就在数,数一二三还没数到九,轰的一下就响了,天崩地裂地响了,那个惨象……城北这一片是炸完了的,热气都还在,炸得稀巴烂。”93岁的谢立洪是“7.22”合川大轰炸的亲历者,面对记者的镜头,他回忆着当年惨绝人寰的景象。据合川区档案馆档案记载,1940年7月22日侵华日军制造的合川大轰炸,将全城电报、电话线路尽数毁坏;民生公司自来水厂、消防设施全数炸毁;县政府夷为平地,县城五分之三的街道皆化为废墟!
日军飞行员亲笔记录
2025年7月14日,在这场“大屠杀”整整过去85年后,重庆市合川区档案馆收到了一份珍贵的史料:日军第十三航空队《合川攻击战斗详报》(以下简称《详报》),《详报》揭露了重庆大轰炸期间,侵华日军101作战计划——“7.22”合川大轰炸的细节真相。
据合川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详报》内容包括轰炸计划、飞行编队、作战时间变更电报、飞行路线、轰炸经过、投弹型号数量、参加轰炸人员名单和合川城区的投弹区域位置图。通过这份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日军在重庆大轰炸期间的作战策略和残酷行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苦难。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副馆长钱锋在研究了这份史料后表示:“根据我们博物馆和以前相关的档案查阅,它应该是比较原汁原味地还原当天日军轰炸经过的攻击战报,里面的格式和措辞都是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此外钱锋还表示,过去收集的资料显示侵华日军高级将领普遍使用繁体汉字书写各类题词,验证了这份《详报》的真实性。
因缘际会的重大发现
“接触到这个材料,我觉得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是偶然,同时也是必然。”史料捐赠者、重庆移通学院讲师彭浩告诉记者,他长期专注于明清时期重庆及合州(今合川)的地方史研究。今年四月份,他受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的委托,前往日本翻译一份关于二战时期日军攻占南京的宣传画报,这次行程成为了发现这份史料的契机。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彭浩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抗战史料研究的重要性,这趟日本之行他也格外留意和抗战相关的其他资料发掘。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查阅时,他偶然发现了这份涉及重庆大轰炸合川地区的史料。作为一名从小在合川长大的学者,彭浩对“7.22”合川大轰炸事件早有耳闻,但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佐证,对这场轰炸的相关细节一直存在诸多疑团。因此,这份史料的发现对合川、对重庆抗战史的研究意义重大!
铭记历史激励后人
《详报》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更在于它揭开了日军轰炸合川的真实意图。在过去,由于缺乏日军相关史料,民间对这场轰炸的原因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误炸,也有人认为合川在当时有着特殊的地理或战略价值。然而,随着《详报》铁证出现,证明了这场轰炸是日军精心策划和执行的无差别杀戮行动,妄图磨灭重庆人民的抗战意志。谈及《详报》的意义,钱锋表示:“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不仅围绕重庆主城区,也殃及到重庆周边区县,反映了日本人的轰炸计划是无差别的,是非人道的、典型的法西斯行为!”
每年的7月22日前后,市民都会自发前往合川大轰炸纪念碑广场举行悼念仪式。一名小学生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平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小学生,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本领,传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让那段悲惨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家园。”如今,站在纪念碑前,四周的街道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楼房矗立在两旁,嘉陵江的河水蜿蜒流淌,再不复当年炮火连天、残垣断壁的模样。
纪念碑前鲜花常新
史册档案墨痕未褪
一代代人始终将历史铭记于心
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蔡沁宏
责 编:罗孝琴 徐丽华
记 者:张浩苁 刘蓥 唐杰 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