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短视频已融入大众生活,不少老年人也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活跃用户。在享受短视频带来的乐趣时,一些打着“刷视频领红包”旗号的陷阱悄然出现,让不少防范意识薄弱的老年人深陷其中。然而,这些看似诱人的“馅饼”,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陷阱”。
看似轻松的赚钱“捷径”
“看个视频就能领红包,我最多的一天领了几十块,啷个要不得嘛?”谈起刷视频领红包,今年65岁的张大爷十分兴奋,几个月前,张大爷在浏览手机新闻时,看到一个弹窗广告,声称下载某视频APP,刷视频就能赚钱。“反正平时也爱刷视频,还能顺便赚点零花钱,多好的事儿。”张大爷没多想,就按照提示下载了这款APP。
记者观察发现,这类刷视频领红包的APP通常界面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很容易上手。进入APP后,系统会立即弹出红包提示,金额从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领取方式也极为简单,只需点击屏幕即可。同时,为了鼓励用户持续使用,APP还设置了连续签到奖励、邀请好友奖励等多种赚钱机制。在这些诱惑下,不少老年人纷纷加入刷视频领红包的行列。
在采访过程中,70岁的李大爷向记者大倒苦水。李大爷退休后在家闲来无事,看到手机上不少短视频平台宣传刷视频就能领红包,操作简单,收益可观。
“上面说每天刷几个小时视频,轻轻松松就能赚几十块。”李大爷心动不已,赶忙按照平台提示下载注册。起初,李大爷确实领到了一些小额红包,虽然金额不多,但这让他坚信找到了一条轻松赚钱的“捷径”。
为了获取更多红包,李大爷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刷视频。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红包金额越来越少,提现门槛却越来越高。不仅如此,平台还频繁弹出各种广告和链接,诱导他点击。
“有时候不小心点进去,就跳转到一些乱七八糟的页面,还有人打电话来推销各种产品。”李大爷懊悔地说,更让他担忧的是,自从下载了这些平台,自己的个人信息似乎被泄露了,经常接到陌生骚扰电话。
“高收益”背后的套路
像李大爷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打着“刷视频领红包”旗号的平台,初期会以小额红包吸引老年人上钩,让他们产生能够轻松赚钱的错觉。随后,通过不断提高提现门槛、增加广告投放等手段,迫使老年人在平台上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甚至诱导他们进行一些付费操作。
“自从下载那个刷视频领红包的软件,每天都能接到好多陌生电话,不是推销保健品,就是推荐理财产品。”今年66岁的刘阿姨苦恼地说,而更让她担心的是,这些电话不仅知道她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还对他的年龄、健康状况等信息了如指掌。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不良刷视频APP在用户下载安装时,会索要大量的隐私权限,如通讯录、相册、位置信息等。一旦用户点击同意,这些APP就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收集起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售卖,从而获取利益。此外,一些APP还会在视频中植入恶意链接或广告,用户一旦点击,就可能导致手机中毒,进一步泄露个人隐私。
除了隐私泄露,老年人在刷视频领红包时,还容易陷入诱导消费的陷阱。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刷视频APP会在红包领取页面或视频播放过程中,频繁推送各类商品广告,其中不乏一些价格虚高、质量堪忧的保健品和所谓的“高科技产品”。
李大妈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看视频的时候,老是弹出一个卖按摩椅的广告,说原价好几千元,现在领红包就能抵扣,只要几百块就能带回家。”李大妈心想,自己平时腰腿疼,正好需要一个按摩椅,而且价格这么便宜,就心动了。然而,当李大妈收到按摩椅后,却发现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不仅按摩效果不佳,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这些不良APP往往与一些不良商家勾结,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商品。一旦老年人购买后发现问题,想要退货退款,却往往遭遇重重困难。商家要么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要么直接失联,让老年人投诉无门。
增强防范意识守好养老钱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记者专门采访了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教导员高薇。她告诉记者,这类刷视频领红包的陷阱专门瞄准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上网娱乐时,务必时刻保持警惕。在注册相关平台时,凡是要求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涉及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的信息,一律不要轻易提供。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盗刷银行卡、办理网贷等违法活动。”高薇说。
谈到如何识别和应对骗局,高薇提醒道:“如果刷视频领红包过程中,出现提现困难,或者平台以各种理由要求您继续付费、完成高难度任务才能提现,甚至诱导您点击不明链接下载软件,这就是非常明显的诈骗信号,一定要立刻停止操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继续深陷其中。倘若已经遭遇疑似诈骗的情况,首先不要惊慌,也不要与对方继续周旋,应第一时间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平台页面截图等相关证据,及时联系子女或者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我们公安机关会全力为大家保驾护航,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网络世界虽便捷,但也危机四伏,老年人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短评:让老年人安全享受数字红利
在信息爆炸时代,刷视频领红包看似为老年人提供了轻松获利的途径,实则暗藏危机。这本应是科技进步带给老年人的福利,如今却常常沦为诈骗的“温柔陷阱”。
对老年人而言,他们往往对新兴技术和网络诈骗手段了解有限,更易被“红包”诱饵吸引。这些虚假红包诱导老年人不断观看广告、参与各类付费项目,甚至窃取个人隐私信息,直接损害他们的财产安全与个人权益。同时,大量时间耗费在这类充满诱惑的视频中,也会使老年人陷入信息茧房,影响正常的社交与生活节奏。
从社会层面看,这一现象反映出网络监管存在的漏洞。相关部门对这类针对老年人的恶意营销、欺诈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措施,不能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互联网平台也需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化算法推荐,严格审核内容,避免此类不良信息的传播。
子女也应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网络生活,耐心普及防骗知识,帮助他们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让老年人安全享受数字红利。
记 者:李倩倩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