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居民们学习健身操
老年人们一起吃饺子
记者 李巧
近年来,兴义镇观塔社区秉承“党建引领、互助互帮、共治共享”的理念,打造了更加便民的“创熟”空间,成立了更具活力的社会组织,构建了更为顺畅的网格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文化赋能聚民心
构建“培元”创熟空间
近日,记者走进培元“拾”光新丰书院,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阳光洒满木质书架,照亮了一排排沉睡的书籍,居民们或低头阅读,或围坐讨论。
培元“拾”光新丰书院融合礼堂、学堂、食堂为一体,包含爱心食堂、“守”艺工坊、暖心龙门阵、休憩小屋四大“创熟”空间,把老年互助、互乐、互享等活动组织起来,促进“小空间”变身“大生活”。
“自从有了爱心食堂,我们老两口再也不用为做饭发愁了,并且这里的饭菜既实惠又可口,还有‘积分吃’‘免费吃’的优惠,真是太好了!”70岁的居民王盛明笑着说,他和他老伴儿是社区的常住居民,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爱心食堂的开设,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据了解,观塔社区开展各类助老公益活动20余场次,累计收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捐献物资价值1万余元。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有机结合,设置“积分吃”“免费吃”等套餐优惠,实行阶梯餐费制,分别向老年人、小孩提供以低于市场价80%的暖心餐和低于市场价75%的爱心餐,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
此外,在“守”艺工坊里,手艺人李师傅正忙着为居民修鞋。“我以前是个鞋匠,现在年纪大了,没想到社区还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继续发挥余热。”李师傅感慨地说。他的手艺在社区里可是出了名的,居民们有什么小修小补的需求,都会来找他。
而在暖心龙门阵里,更是热闹非凡。一群兴趣社团的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下一场文艺活动的安排。“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心还年轻着呢!”50多岁的居民熊家芳说。
培元“拾”光新丰书院内沙发、按摩椅、床铺、饮水机、卫生间、母婴间等配备齐全,可满足群众歇脚、饮水、充电等多种日常需求,累计为3000余名货车司机、快递员、宝妈等群体提供暖心服务。
“我开货车,经常走这条路,每次路过这里,要是感觉累了,就会进来歇歇。”一位货车司机说道。
多元共治汇合力
激活“培元”活力组织
“我来到社区后,积极参与了社区的各项活动,感觉很有归属感。”来自外地的党员刘军说,他还主动认领了楼栋长职务,为居民们热心服务。
除了党员们的积极参与,社区里的社会组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养老互助会、农民工工会等150余个社会组织为居民们提供着各种服务。
“我们养老互助会经常组织老年人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手工,让老年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养老互助会会长胡军萍说。
此外,观塔社区还组织了教育培训、养老助老、维权咨询等62支志愿队伍和五跨协同战斗队,为居民们提供着各种帮助。
“我加入的是养老助老志愿队伍,经常去探望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志愿者蒋文珍说。
为了激励党员和居民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社区还建立了“培元善治”积分机制,定期评选“三美”居民和“培元”服务标兵。
精细治理筑根基
优化“培元”网格体系
观塔社区将网格细化为微网格,充分发动党员、群众代表等主动认领院落、楼栋,构建了“快感知、快回应、快处置和一评价”网格闭环运行机制。
“我认领了我们楼栋的楼栋长职务,经常走访楼栋里的居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能,为居民们服务,我觉得非常高兴。”楼栋长秦琴说。
而微联动则是让居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社区建立了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服务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与党员评议、干部考核、志愿服务等相结合,促党员干部下沉、居民满意度提升。
“我之前向社区反映了一个关于小区公共设施损坏的问题,社区的工作人员不仅态度特别好,而且行动也特别迅速,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是在真心实意地为我们居民着想。我对社区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觉得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居民鲁发成说。
此外,社区还推行“一院两会、三事分流”基层治理模式,在全镇推广“和事佬”调解室经验。利用新丰书院搭建乡村大舞台,推出原创矛盾化解情景剧展演。
在观塔社区,处处都洋溢着和谐与温馨。爱心食堂里的饭菜香、守艺工坊里的手艺精、暖心龙门阵里的笑声朗、休憩小屋里的关怀暖……绘就了一幅基层治理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