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快递物流网点
记者 李达元
“乡境内,可以随时拿起手机,详细了解数字乡村平台运行情况,查看数字乡村应用平台的数字党建、数字治理、数字农业等。”近日,栗子乡党委宣传委员黄仕海说。
2021年初,县相关部门投资在栗子乡启动数字乡村市级示范点建设,至当年底完成年初既定目标,安装视频监控53个、云桌面42台、数字乡村平台1个、铀煤1个、数据专线53条、无线WIFI15个、商务快线1条、自助服务系统1项、大数据1项、信息发布屏6个、基站4个。从此,该乡的数字化建设让当地村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群众生产生活更方便更美好
走进栗子乡政府服务大厅,只见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指导村民如何在自助服务终端机前办理业务。
“这台自助服务终端机对接县行政服务中心,村民通过它可以办理部分政务服务事项,不用进县城办理,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去来的车费。”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一根网线连起城乡,数字乡村建设有效地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工作人员介绍,自从有了这台自助服务终端机以后,不仅解决了人力办公时间上的局限性,还解决了窗口休息期间“办事难”“取件难”问题。同时,该机集成行政审批办理、社会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自助服务终端机确实好,它拓展了政务办理形式,服务时间得到延伸,让老百姓能享受到‘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比以前去人工窗口办理更为便捷高效。”村民任代云说。
黄仕海介绍,近年来,栗子乡按照“互联网+乡村”模式,建设4G/5G、宽带、物联网等设施,依托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与治理平台、乡村大数据平台、综治平台等,以“一部手机‘惠’三农、一张图‘慧’治理、N个应用‘助’振兴”为总体思路,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全乡除场镇外,辖区内各村委会所在地已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依托无线网络,镇村干部可以通过公共网络办公,老百姓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刷抖音娱乐。”黄仕海说。
助力乡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县的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智能化的决策依据,也为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附加值,助力乡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你看,这是我们村青脆李产业基地,李树下这些村民,是我们聘请来管护李树的。”三建乡红旗寨村党支部书记张先荣,拿出手机让记者观看上面的一段视频边说。
张先荣介绍,2022年以来,该村充分发挥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等帮扶单位网络信息技术特长,创新推出数字乡村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村共安装了17个产业摄像头,基本实现了产业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管护效果。
红旗寨村在辖区内各产业基地安装摄像头,然后将视频系统与数字乡村平台融合,实现了实时远程综合监控、监控抓图、云存视频回放等,相关负责人可以通过手机等对各产业基地的管护、长势、病虫害等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产业管护效果。
“在安装摄像头前,只能亲自到产业基地进行实地巡查,费时费力,自从有了这个数字乡村平台后,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掌握了解基地情况,不但方便,也提高了管护效率。”张先荣说,现如今,村里的多个产业管护,他一个人即使坐在家里也能够指挥若定。
智慧赋能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实施数字化建设,智慧赋能、搭建平台,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让老百姓搭上互联网快车,巴掌大的手机连通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以前想买东西只能去逛农贸市场,而且不一定有,现在不用出门,打开手机观看购物网站,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下单只需手指轻轻一点,相隔再远一般第二天就可以收到货。”栗子乡建龙村村民刘善吉说,他家吃的用的东西大部分是从网上购买的。
栗子乡自成立为农服务中心后,将“贡米源”“重思”“栗米香”等栗子大米进行品牌整合,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售,解决销售难问题助农增收。同时,将栗子盐笋、干豇豆、干土豆等代表性山货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逐步打开销路,电商兴农富农正在实现。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三建乡绿春坝村三组村民廖江燕率先在村里搞起了电商直播带货,并组建了团队,注册成立了丰都县三见商贸有限公司。她帮乡亲们把家乡的竹笋、土鸡蛋等农产品卖出去,然后又把乡亲们生产生活所需的东西买进来,成为村里的电商代理人。
三建乡党委宣传委员陶晓龙介绍,该乡不断完善物流网络,优化服务,让村民能享受‘网上购物、货到家门’,并开通了‘三建乡土特产微商城’,入驻村村旺、淘宝、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电商从业人员20余人,实现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年年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数商兴农、数商兴产’新路径,通过创新“线上平台+”新型销售模式,让辖区内更多农产品搭乘‘数字快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陶晓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