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详情

返乡创业搞种植 地里刨出“金疙瘩”

来源: 浏览量:5859 更新时间:2023-06-07 10:36:05

湛吾文(右二)指导村民挖窝

记者 邓尧予

“这里留下种三行大豆的位置再挖窝。挖窝的时候顺便把窝边的草铲一下。”说这话的是一位30来岁的精瘦小伙子,名叫湛吾文。身为90后的他,没有像多数年轻人那样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农村,听蛙声,看萤火虫,成为一名令人称赞的种植大户。

 

经商十余年返乡创业

 

2006年,湛吾文投奔在外经商的亲戚,开始学习牛肉加工,一干就是十来年。

“因为年轻,敢想敢干不怕吃苦。”跟着亲戚干的那段时间,湛吾文学到经营经验,也练就了不怕吃苦的精神。为拓展市场,他还先后到过多个毗邻国家,靠自己的肉牛加工技术挣钱,生意十分红火。

2018年,湛吾文转行,开始制作火锅底料。重庆火锅底料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尽管市场大,但竞争依然激烈。三年的时间内,湛吾文不仅火锅底料制作技艺日渐精进,而且在销售大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人脉。

近年来,我县开始大力培育新农人,尤其是有一定资金实力、懂管理、热爱农村的青年,这让湛吾文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垦荒千余亩种蔬菜

 

综合考察多个乡镇后,湛吾文决定返乡创业,把基地选在了保合镇。

之所以选择保合镇,湛吾文看中的是当地便利的交通、纯朴的民风和乡村的美景。采访当天,湛吾文正在余家坝领着工人在地里干活。

“这些地块以前种的是榨菜,2月初采收完。”湛吾文介绍,目前,在保合镇余家坝村和马家场村流转土地1100余亩,不少地块都荒芜多年,杂草丛生,开垦很费力。

当地村民介绍,村里举家外出的人多,因此田地无人耕种。湛吾文来村里投资,成片的荒地从新种上了庄稼。

“我们正在作业的这一片,以前都是荒着的。2021年,我喊来几台挖机,好不容易才把这些地块收拾出来。”湛吾文说,第一年,新修机耕道20余公里,新开荒土地700余亩,机械和人工成本二十多万元。去年,因为天气原因,种植的南瓜没有挣到钱。今年2月初,500多亩榨菜丰收,总产量1000余吨,价格也不错,前期投入很快回本。

 

科学种植多形式销售

 

湛吾文从新农人培训班学成归来,便开始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轮作、套作、间作等技术用于实践。

“农业生产一定要讲科学,才能实现高效益。”湛吾文说,通过培训班老师的讲解,他明白了很多科学道理。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例,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成熟期不同,作物高矮差距大,作物之间不抢光、生长快、透风、虫害少。第二年将两种作物的种植位置互换,这样一来,有效增强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在外经商多年,湛吾文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销售渠道,为今天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合镇农服中心主任陈欢介绍,湛吾文通过自己的人脉,将盐脱水菜块卖给涪陵的榨菜加工厂。同时,由保合镇党委政府牵线,与电商协会建立线上合作关系,形成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这样一来,受益面扩大,当地的榨菜畅销起来。

针对目前的收益,湛吾文表示,仅种植一季榨菜就收回了前期的资金投入,700余亩大豆、玉米、高粱和其他蔬菜带来的收益就是赚的了。

 

带领村民增收

 

湛吾文为人很大方,在农业种植技术方面,没有收收藏藏,尝试“新农人+农户”的方式,发挥新农人的带动作用。在现场,他一边指导村民干活,一边讲解为什么这样干,将在培训班学到的、自己积累的一并教给大家。

“在这里干活,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可以挣到工钱。”熊宇平是何家场村村民,他告诉记者,只要湛吾文种植基地需要人,他都会去打工。一年下来,自己在湛吾文的基地打工可以挣到1万多元的工资。2022年,湛吾文向村民发放30余万元工资,带动近80多名在村村民在家增收。

湛吾文还鼓励更多人加入新农人队伍,为后来人提供经验方法。在他的努力下,推动了保合镇新农人互助会逐步建立。

目前,保合镇发展了130名新农人,覆盖了13个村(社区),真正让“新农人”成为了“兴农人”。

面对如今的成就,湛吾文有了新打算。他表示,待产业逐步稳定后,将与村集体展开积极合作,逐步构建“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书香丰都 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争做丰都文明人 共创全国文明城 图文直播!丰都县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 百亿级肉牛全产业链 “最牛”丰都味畅销全国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