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近年来,兴义镇观塔社区始终把文明单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以思想引领涵养文明素养,到靠环境整治擦亮社区颜值,从用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到凭贴心服务传递社区温度,一步步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社区每个角落,让文明和谐的理念融入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细节。
“在文明单位创建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将一份份‘文明答卷’转化为一项项‘民生清单’,通过社区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描绘出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近日,观塔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小军说。

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记者走进观塔社区,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座座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楼房,环境整洁,绿意盎然;村委会广场上,老年人悠然锻炼,孩童快乐嬉戏;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辛勤劳作,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成片绿油油的庄稼犹如碧波荡漾。
“以前公路狭窄,坑坑洼洼,现在通过创文明单位后,公路扩宽了,也平整了,路面还浇筑了混凝土,公路两边也栽种了绿化树,清洁卫生有专人打扫。”社区居民赵淑碧说。
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文明社区的“面子”,更是居民幸福的“里子”。观塔社区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对社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垃圾、杂草、小广告,以及对乱堆乱放进行规范等,给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了鼓励村民自觉打扫环境卫生,我们还开展了‘最美庭院’评选,给打扫卫生积极且庭院环境好的农户颁发‘清洁户’牌子和奖品;对庭院环境差的农户点名批评。”陈小军说。

社区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陈大志是观塔社区五网格居民,年过七旬的他一直热衷参与社区治理,经常穿着志愿者服装,与公安民警、社区干部、网格员在社区开展治安巡逻,积极参与政策宣传、垃圾处理等活动,每当发现邻里纠纷、社区治理问题便立即发信息告知网格员,成为了网格工作的“带头人”。
“我的女儿是一名社区干部,我深知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易,一有时间,我就想为社区治理出份力。”陈大志说,社区的大人小孩几乎都认识他,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陈叔叔”。
近年来,观塔社区整合资源力量,创新探索“线上+线下”的“双网格”基层治理模式,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将文明单位创建融入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充实治理“微力量”、构建治理“精细网”,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文明创建水平与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
“在‘双网格’治理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网格微信群等渠道反馈问题,提出建议,部分群众还主动投身到线下网格的治理中,在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活动中都能看到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身影。”陈小军说。
将文明创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观塔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将文明创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相互促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据介绍,该社区有种植龙眼的传统,但以前都是单打独斗,产量和品质成为了制约农户增收的“瓶颈”。为此,社区邀请镇农技人员多次到现场对农户进行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推行统防统治,并积极为产品找销路,推动龙眼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结合‘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推动柑橘、青脆李、花椒等产业协同发展,既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也盘活了土地,绿化了荒山。”陈小军说。
观塔社区还积极探索多元化增收路径,引导农户因地制宜走种养结合可持续发展之路,瞄准市场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养殖,2020年因行情好、农户积极性高,共出栏生猪3.09万头、肉牛0.39万头。同时,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为有效破解当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流通环节过多、议价能力偏弱等难题,观塔社区结合“新农人+村集体+农户”机制,探索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同时依托新丰书院开展技能培训、科普活动等,提升农户技能水平。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夏朝燕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