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你来的不是时候,今年年初,我就把羊卖了,现在圈舍里只剩下几头刚成年的母羊。不过山羊繁殖能力强,一年两胎,预计明年下半年存栏量就会达到100只以上。”近日,在董家镇四角楼村一组村民刘海国的羊舍前,他手指圈舍里几只母羊对记者说。
刘海国年逾六十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做事干练利索。近年来,他返乡搞起了黑山羊养殖,逐渐走上致富路。
年龄渐长干体力活遭遇拒绝
“我是我们村最早外出打工的村民之一,第一次出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跟熟人一起去山西挖煤。”刘海国说。
挖煤工非常辛苦,不仅活儿脏累,还很危险。好不容易干到了年底,扣除生活费和平时买牙膏、洗衣粉等借支,刘海国从老板那里领到了1300多元工钱。第二次出门,妻子叮嘱他无论如何再不能去挖煤。
那个年代,刘海国在砖窑里挑过砖,在建筑工地上扛过水泥,一干就是二三十年。随着年龄渐长,他才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而此时包工头已不再雇佣他,想要继续找一份体力活却处处碰壁。
2019年,刘海国正好满60岁,过完春节后,他决定不再出门打工。但他又不想在一亩三分地上过日子。这些年在外漂泊,虽然没有挣到多少钱,但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于是他想,在家除了种地,还应该找到一条能够挣钱的门路。
走种养循环一体化发展之路
“我每天都在自家周边转来转去,发现曾经长满庄稼的土地上,如今却长满了杂草和荆棘。”刘海国说。突然,眼前的草丛中窜出一只野兔,把他吓得一激灵。
但就是这一激灵,让刘海国脑子豁然开窍,不由心想:要是养一群羊子,这里岂不就成了天然草料场,可以每天赶来放牧,让羊群自由采食,会省下很大一笔饲料成本。心动不如行动,刘海国很快制订了养羊计划。随后进行市场考察,他发现,黑山羊不仅耐粗饲、抗病力强,而且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刘海国当即购买了几只母黑山羊,饲养半年后,母羊受孕产崽。毕竟在农村土生土长,刘海国多少懂一点山羊养殖技术,加上肯吃苦,整个养殖过程倒也顺利。心里有了底,刘海国又陆续购回多只母羊,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他把以前的猪圈改建成羊舍,让羊群有个良好环境。
刘海国介绍,养羊产生的粪便,他都收集起来通过发酵处理,然后用于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节省了种庄稼购买化肥的成本。他还把种植产生的豌豆藤、花生藤、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作为喂羊的饲料,探索走种养循环一体化发展之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示范带动村民共同增收
“正常情况下,从小羊羔出生到养大出栏需要一年左右,期间,小羊羔会经历多个生长阶段,包括哺乳期、断奶期、育成期和成年期。每个阶段都需要精心照料,以确保羊只的健康和快速成长。”刘海国说,从几只母羊到几十只、鼎盛时存栏突破150只,都是他和妻子轮流管理。最辛苦是母羊生产时需要陪护,冬季气候无论多冷也不能离开,以确保生产安全。
随着羊只逐渐长大成年,就有商贩找上门来联系购买事宜。只要双方都有诚意,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后都会达成交易,刘海国的黑山羊基本是这样出栏的。
最近这次,刘海国之所以把羊子几乎全部卖掉,是因为他妻子在赶羊放牧时受了伤。他一个人既要照顾妻子,又要管理羊群,还要侍弄地里种植的20多亩庄稼,根本忙不过来。随话说“夫妻齐心其利断金”,这几年,刘海国搞黑山羊养殖取得成功,与妻子的帮助分不开。
“趁眼下这段时间,我也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认真规划下一步怎么搞好山羊养殖;同时,思考如何处理好养殖与种植的关系,并通过我们夫妻二人的示范,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致富。”刘海国说。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夏朝燕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