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近日,全国“县域国际传播创新案例”名单公布,重庆丰都县凭借《以“友城”为媒向世界讲述丰都故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创新案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丰都国际传播实践的肯定,更向外界展示了一条县域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

发现县域国际传播的价值
从政策层面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些顶层设计为县域国际传播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县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实践层面观察,与中心城市的宏大叙事不同,县域作为国际传播的“基本单元”,有着独特的传播优势:更鲜活的生活场景、更质朴的情感表达、更鲜明的文化特质。

从文化共鸣到产业共赢的丰都实践



从"丰都实践"到"中国叙事"的路径探索
一是构建差异化传播体系。县域需要立足本土资源,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就像山东莒县挖掘"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的历史底蕴,以及周至县依托秦岭生态资源打造"看熊猫 来周至"文旅名片,每个县域都应找到不可替代的传播切入点。具体而言,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基因,避免同质化竞争。可以通过文化资源普查、特色产业梳理、受众需求分析等方式,找准自身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定位。
二是建立多元化传播矩阵。县域国际传播不能单打独斗,而要"借船出海"。人民群众是国际传播的最大底气,县域可依托短视频等新媒体,动员群众参与内容生产,让传播从政府牵头到全民共建。丰都的实践表明,可以主动联动中央外宣平台以及地方力量,依托其多语种优势与海外渠道推出专题报道,形成“中央+地方、官方+民间”同频共振的传播生态,持续扩大县域国际传播力。
三是实现传播效果可持续转化。国际传播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转变。这意味着需要将传播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际合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培育涉外经营主体、打造国际品牌等方式,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经济合作成果。如周至县猕猴桃出口到26个国家和地区,就是传播效能向经济发展动能转化的良好例证。
县域国际传播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在国际传播的大舞台上,县域不应缺席,也不可能缺席。随着越来越多如丰都这样的县域走上国际舞台,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本土故事,中国故事的表达将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立体。

让世界听见中国,首先要让世界听见每一个县城的独特声音。这或许正是丰都实践带给我们的最深启示。前路仍长,县域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需要久久为功。
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县域加入这场实践,以多元的地方叙事共同丰富中国故事的全球表达。唯有在持续对话与共建中,基层智慧才能汇入时代大潮,为促进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坚实力量。
作 者:蒲 梅 赵丹丹
视 频:蒲星好 郎 博 王露
编 辑:肖 敏
编 审:王 露
副总编:周国勇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