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县域IP出海 | 从“丰都实践”看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4.4万+ 更新时间:2025-10-24 15:43:14


近日,全国“县域国际传播创新案例”名单公布,重庆丰都县凭借《以“友城”为媒向世界讲述丰都故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创新案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丰都国际传播实践的肯定,更向外界展示了一条县域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



当下,国际传播已成为地区发展的“软实力”。而县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如何突破“沉默大多数”的困境,打造具有辨识度的IP,实现国际传播的有效落地,正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发现县域国际传播的价值


当前,县域国际传播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国际传播已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从政策层面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些顶层设计为县域国际传播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县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实践层面观察,与中心城市的宏大叙事不同,县域作为国际传播的“基本单元”,有着独特的传播优势:更鲜活的生活场景、更质朴的情感表达、更鲜明的文化特质。



贵州"村超"凭借其独特的民间足球文化,不仅吸引了全国目光,更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至海外,成为民间外交的生动案例;云南鲜花通过"花言花语"的国际表达,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乡村的别样魅力;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则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


丰都的实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与其他县域相比,丰都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国际传播从"活动性"工作提升为"系统性"工程。当地不仅将国际传播纳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除直面县域融媒体资源有限的现实,“借船出海”搭建国际传播渠道外,还建立了从文化挖掘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


从文化共鸣到产业共赢的丰都实践


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不在于语言是否华丽、镜头是否精致,而在于是否“走进人心”。国际传播的实效,在于突破文化隔阂,也就是要让对象国的受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丰都的实践表明,找到跨文明的情感共鸣点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而丰都"凤鸣平都"雕塑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巴渝神鸟",这个源自2001年三峡文物保护工程考古发现的文物,经过创造性转化,成为丰都持续扩大县域国际传播力的利器。



2024年10月31日,"凤鸣平都"雕塑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市揭幕。事实上,两地都是文化旅游名城,分别以"庙会"和"亡灵节"闻名。基于这种文化契合,丰都面具舞成为瓜纳华托亡灵节"超级Frida"评选的开场节目,而酆都城夜游则融入墨西哥祈福元素。这种双向融合打破了文化传播中常见的"他者"隔阂,推动两种古老文明实现平等对话。


更值得关注的是,丰都实现了从文化传播到产业落地的跨越。


针对墨西哥当地以酸甜辣为主的口味,丰都企业专门研发了适合墨西哥口味的酸甜味榨菜,用于搭配当地传统食物玉米卷。这种"美味外交"让传播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



数据显示,2024年丰都特色农产品自营出口额达3016万元,同比增长7.75%。这一数字背后,是文化认同转化为市场信任的有力证明。这种"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模式,为县域国际传播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丰都的实践证明,国际传播不能停留在文化层面,必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只有当传播成果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国际传播才能获得持续动力。


从"丰都实践"到"中国叙事"的路径探索


丰都等地的探索,其意义远超个案的成功,它为中国广袤县域破解国际传播“为何做、如何做”的共性难题,提供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与实践智慧。步入新阶段,县域国际传播应超越零散尝试,朝着系统化、纵深化方向发展。


一是构建差异化传播体系。县域需要立足本土资源,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就像山东莒县挖掘"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的历史底蕴,以及周至县依托秦岭生态资源打造"看熊猫 来周至"文旅名片,每个县域都应找到不可替代的传播切入点。具体而言,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基因,避免同质化竞争。可以通过文化资源普查、特色产业梳理、受众需求分析等方式,找准自身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定位。


二是建立多元化传播矩阵。县域国际传播不能单打独斗,而要"借船出海"。人民群众是国际传播的最大底气,县域可依托短视频等新媒体,动员群众参与内容生产,让传播从政府牵头到全民共建。丰都的实践表明,可以主动联动中央外宣平台以及地方力量,依托其多语种优势与海外渠道推出专题报道,形成“中央+地方、官方+民间”同频共振的传播生态,持续扩大县域国际传播力。


三是实现传播效果可持续转化。国际传播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转变。这意味着需要将传播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际合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培育涉外经营主体、打造国际品牌等方式,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经济合作成果。如周至县猕猴桃出口到26个国家和地区,就是传播效能向经济发展动能转化的良好例证。‍


县域国际传播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在国际传播的大舞台上,县域不应缺席,也不可能缺席。随着越来越多如丰都这样的县域走上国际舞台,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本土故事,中国故事的表达将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立体。



让世界听见中国,首先要让世界听见每一个县城的独特声音。这或许正是丰都实践带给我们的最深启示。前路仍长,县域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需要久久为功。


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县域加入这场实践,以多元的地方叙事共同丰富中国故事的全球表达。唯有在持续对话与共建中,基层智慧才能汇入时代大潮,为促进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坚实力量。



作  者:蒲   梅  赵丹丹

视  频:蒲星好  郎  博  王露  

编  辑:肖   敏  

编  审:王   露  

副总编:周国勇 

总  编:周雄兵

书香丰都 西南首个!长寿慢城跻身“国际慢城俱乐部”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17项非遗入选!丰都第八批县级非遗名录公布 20251022 丰都时政 张国忠在丰都县“1号茶叙日”活动上强调 营造良好文旅环境 做好文旅好文章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