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名山街道鹿鸣寺社区—— 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2568 更新时间:2025-10-20 10:11:08


近年来,名山街道鹿鸣寺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将抽象的文明理念转化为具象的行为激励,让“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用“小积分”激活人居环境治理“大动能”,绘就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画卷。



党建领航搭框架 积分制度接地气


人居环境治理千头万绪,如何让制度真正落地生根、贴合民心?鹿鸣寺社区给出的答案是:党建引领定方向,群众参与定细则。把全社区划分为6个“小网格”,将积分管理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党组织牵头、网格员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鹿鸣寺社区还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定”,多次组织老党员、村民代表召开院坝会,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卫生、乡风建设等问题细化积分规则。针对农户层面设置“庭院美化”“邻里互助”“孝老敬亲”“志愿服务”等让积分覆盖生产生活全场景。


为确保积分“看得见、用得上”,村里还设立积分墙,设立“文明积分超市”,货架上的大米、食用油、洗洁精、洗衣粉、肥皂、垃圾袋等生活用品均按积分兑换,社区定期组织村民兑换积分。


“以前社区喊打扫卫生,大家总觉得是村干部的事,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现在扫扫院子、捡捡垃圾就能换东西,既干净了家,又得了实惠。”鹿鸣寺社区居民何素英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精细管理强落实 积分激励见实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鹿鸣寺社区还建立“日巡查、周评分、月公示、季兑换”的全流程管理机制,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定期入户巡查,对照积分标准现场打分,并在村公告栏公示,让积分管理阳光透明、有据可查。


积分的“杠杆效应”在细节中持续显现。曾经杂乱的院坝变成了“微花园”,村民们自发用废弃陶罐种花、用旧木板搭围栏,家家户户比拼“庭院颜值”,人居环境持续变美,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不断提升。积分管理不仅改变了环境,更重塑了乡风。邻里间的小摩擦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积分手册”上加分项记录着一个个温暖故事。



文明赋能促提升 从“环境美”到“生活美”


鹿鸣寺社区的积分制管理,从未止步于“打扫卫生换积分”的浅层逻辑,而是以环境治理为切入点,推动“积分文明”向产业发展、乡风建设延伸,实现“环境美”到“生活美”的深度跨越。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积分制度成为“移风易俗助推器”。鹿鸣寺社区还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内容纳入积分体系,设立“清洁户”“文明家庭”等专项积分,通过“积分+评选”的方式,让文明新风融入日常。



长效治理谋长远 积分撬动新格局


从“环境整治”到“治理升级”,鹿鸣寺社区的积分制管理正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避免积分制度“一阵风”,鹿鸣寺社区还通过建立“积分档案”,将积分情况与评优评先挂钩,让积分从“短期激励”变为“长期荣誉”,凝聚乡村合力。


如今的鹿鸣寺社区,村内道路整洁,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村民家中的柴火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在家的村民隔三差五聚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无不露出满脸的笑意。


“积分虽小,却连着民心;制度虽简,却能管长远。”鹿鸣寺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曾德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积分体系,结合蔬菜、柑橘、乡村旅游等特色资源,探索“积分+产业”“积分+文旅”的融合模式,让小积分持续释放大能量,推动人居环境治理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环境优”迈向“生活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能。


记  者:秦莲花

编  辑:夏朝燕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周雄兵

今天,长寿湖畔千余“铁人”劈波斩浪 张国忠率队前往巴南荣昌学习考察 学习先进经验 深化对口协作 百县百业协同发展区县长圆桌论坛举行 丰都分享创新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 丰都麻辣鸡“破圈”记——叁石哥以匠心传味 用产业带富乡邻 《酆都神话城》项目市场调研问卷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