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在丰都董家镇彭家坝村
有一座历经八十载风雨的神秘庄园
——
杜氏庄园
它曾是防御森严的乡绅宅邸
也是培育英才的书香学府
更是一部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活历史
今天
就让我们推开这座石门
探寻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
......
一、杜氏庄园
走进庄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门上方“宝田永裕”的石刻,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荣光。这座占地3160平方米的川东四合院,坐南朝北,前堂、中堂、后堂层层递进,两座青石碉楼虎踞两侧,防空洞与校场暗藏玄机,既是防御匪患的“安全堡垒”,也是讲究风水的宜居之所。雕花石柱与桐油木柱相得益彰,依山而建的布局尽显川东民居智慧,难怪被列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 “优秀近现代建筑”。
谁能想到,这座高墙深院的庄园,百余年来最动人的不是它的建筑美学,而是朗朗书声?解放前,这里创办茂森小学、光育中学,培养了无数寒门学子;解放后,学校虽迁址场镇,但庄园的文脉从未中断。2022年,董家镇党委政府投资200余万元“修旧如旧”,2500余件传统农具、民国生活用品在此集结,让“风吹不散、棒打不垮”的董家精神再次焕发光彩。
二、杜弌清
说起庄园的灵魂人物,非杜弌清莫属。这位留日归来的大地主,打破了“为富不仁”的刻板印象——家中良田千亩,却开中药铺免费施药;身为乡绅,却甘当“教育痴人”。1941年,他以父亲之名创办茂森小学,让丰都北岸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新文化;1947年扩建庄园时,特意规划教室和操场,让庄园成为“可居住的学校”。他笔下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刚健有力,正如他的为人——正直开明,深受中共党员影响,即便身为地主,仍被百姓尊称为“善人”。他留下的茂森小学、光育中学,以及这座充满人文温度的庄园,成为丰都北岸永不褪色的文化坐标。
如今的杜氏庄园,既是“新丰书院”里的墨香四溢,也是乡情陈列馆中的岁月留痕。锄头、犁头、民国瓷碗...... 一件件老物件串联起劳动人民的生活史诗;碉楼里的光影展、校场中的文化节,让古老建筑与现代文明碰撞出火花。这里不再是尘封的文物,而是董家镇文旅发展的新引擎,是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历史课堂。
站在庄园的天井里,抬头可见雕花屋檐与蓝天白云交织成画。风穿过碉楼的枪眼,仿佛在诉说昨日的烽烟;阳光洒在陈列的书本上,又将我们拉回今朝。这座庄园用百年时光证明:真正的传承,不是将历史锁进玻璃柜,而是让它在时代的土壤里继续生长。
你听说过丰都北岸的“董家精神”吗?
你觉得老庄园该如何“活”下去?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源:丰都县档案馆(地方志编修中心)、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尔欢 刘 蓉 冉启萌
编辑:徐宏伟
编审:段 敏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