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记者调查】影楼所拍底片所有权归谁?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3271 更新时间:2025-05-07 16:03:49

“花了3000多元拍写真,选片时被告知底片一张都不送,要加钱购买,这合理吗?”近日,市民张女士向本报反映,她在我县城区一家影楼拍摄写真,遭遇了底片不赠送、需额外付费购买的情况,让她感觉很不合理。影楼拍照不送底片,究竟是行业惯例还是霸王条款?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保障?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多数商家明确“不提供原始底片”


近日,记者走访我县城区多家影楼发现,多数商家都明确表示不提供原始底片。在一家知名连锁影楼,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各种拍摄套餐,从几百元的个人写真到上万元的豪华婚纱照套餐,内容丰富多样。但当记者询问是否提供原始底片时,工作人员立刻表示:“我们所有套餐都只包含精修照片,原始底片是不赠送的。”当被问及原因,工作人员解释称,这是行业惯例,而且精修照片才能保证呈现出最佳效果,原始底片往往存在各种瑕疵,不适合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在另一家主打古风写真的摄影工作室,店内宣传海报上的精美照片吸引了不少顾客。记者咨询拍摄事宜时,工作人员在介绍完套餐内容后,特意强调:“套餐内的精修照片数量是固定的,原始底片一张都不送,如果您想要,可以另外付费购买,每张50元。”记者发现,在该工作室的合同中,也有明确条款规定底片不赠送,需额外收费。


消费者刘女士就曾在这家古风写真工作室遭遇底片问题。“我花了1500元拍了一套写真,拍摄当天摄影师拍了80多张照片。选片时,我觉得每一张都很有纪念意义,想要全部底片,结果被告知要额外支付4000多元购买底片。这价格实在太高了,我觉得很不合理。”刘女士无奈地说。


“套餐外照片、底片额外收费”成潜规则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不送原始底片,套餐外照片、底片额外收费也成为了摄影行业的潜规则。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往往会拍摄大量照片,远远超过套餐内包含的精修照片数量。消费者在选片时,面对一张张记录着美好瞬间的照片,很难割舍,而这也正是影楼增加收入的“商机”。


以拍摄婚纱照为例,新人通常会选择价格在3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套餐,套餐内包含20至40张精修照片。但实际拍摄时,摄影师可能会拍摄200至300张照片。选片时,工作人员会不断向新人推荐购买套餐外的照片和底片,价格从每张30元至100元不等。很多新人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为了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不得不掏出额外的费用。


市民张先生和妻子在拍摄婚纱照时,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我们选的是5000元的套餐,包含30张精修照片。选片时,工作人员说其他底片拍得也很好,不买太可惜了。最后,我们又花了2000多元购买了50张底片。”张先生说,虽然心里觉得不太舒服,但为了能留下完整的回忆,也只能妥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婚纱照存在这样的问题,宝宝照、个人写真等拍摄服务也普遍存在套餐外照片、底片额外收费的情况。而且,不同影楼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缺乏统一规范。


底片到底归谁?


那么,影楼所拍底片的所有权究竟归谁呢?重庆王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崔红东告诉记者,从法律角度来看,消费者与影楼之间形成的是服务合同关系。消费者支付费用,影楼提供摄影服务,底片作为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成果,其所有权存在一定争议。


“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章关于承揽合同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委托影楼创作摄影作品,影楼完成作品并交付工作成果,消费者支付报酬,底片作为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成果,其所有权在委托中已被消费者买断,消费者享有全部照片底片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从著作权角度,人像摄影作品具有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作品构成要件,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即影楼。但即便著作权归影楼,消费者依然拥有肖像权,影楼未经同意不可将照片用于商业广告宣传等用途。”崔红东说。


此外,商家如果在广告宣传中明确标注“底片全送”等内容,实际却拒绝提供原始底片,涉嫌虚假宣传。同时,如果影楼在拍摄前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底片需要额外收费或底片归属问题,事后再收费,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影楼往往利用消费者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不了解,以及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将底片的所有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往往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或者即使发现底片不赠送、需额外收费等条款,也因担心无法拍摄到满意的照片而选择妥协。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等多项权利。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照片服务时,也有权要求拥有底片的所有权。”崔红东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照片服务时,一定要注意合同内容,确保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消费者拥有底片的所有权。如果影楼不遵守合同条款,消费者可以要求影楼履行合同,恢复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影楼仍然不履行,消费者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拍摄前,要与影楼充分沟通,将底片赠送数量、收费标准等问题落实到书面合同中,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编后语: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仪式感的当下,各类写真、婚纱照、全家福等摄影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影楼底片归属争议不断涌现,这不仅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更反映出市场规范与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影楼行业而言,这种短视行为也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靠强制消费者购买底片来增加收入,虽能获得一时的经济利益,但却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破坏了行业生态。


要解决底片归属争议,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影楼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影楼的合同条款,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惩处,规范市场秩序。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准则,引导影楼诚信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消费者自身也需增强维权意识,在消费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与影楼明确底片的归属和收费问题,并将相关约定落实到书面合同中。一旦遭遇侵权行为,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影楼底片归属问题不应再被忽视。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监管的强化、行业的自律以及消费者的觉醒,才能让影楼行业回归服务本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影楼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 者:李倩倩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

书香丰都 记者调查 丰都艺韵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今日关注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