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陶培明
丰都县董家镇人民政府平安法治岗干部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一篇短篇小说,是著名作家王蒙1956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下创作的优秀作品。讲述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组织部工作后,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这篇小说以林震的视角,展现了组织部内部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小说的主人公林震是一个初入社会的阳光青年,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即将步入的岗位满怀憧憬。他的身上既有年轻人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当他来到组织部时,对党的工作充满了神圣的憧憬。他单纯而幼稚,比如根据电影情节来猜测党的工作者,不乏有些天真。但他对于党的工作有着满腔热血,想在新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就,就像小说中写的那样“他带着一种节日的兴奋心情跑着到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的办公室去报到”。
在组织部中,林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一下定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的刘世吾;也有“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的韩常新等等。林震在与这些人的相处中逐渐成长和成熟,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他在组织部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选择了为人民服务,选择了为组织事业而奋斗。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基层干部,我读完这篇小说后,深受启发。以下是我从书中学习到的对于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感悟:
一、保持初心,坚守原则
小说中的林震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轻人,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组织充满信任。然而,在组织部的工作中,他却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让他感到困惑和迷茫。在整治麻袋厂不正之风的过程中,林震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工作的方式方法,跟同事韩常新反映情况,同事却瞒报事实;向领导刘世吾反映情况,领导却无动于衷;动员麻袋厂职工联名向上级反映情况,被压了下来。尽管整个过程困难重重,但最终凭借林震那如立根破岩的翠竹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完成了不正之风的整治工作。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基层干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中的诱惑都还缺少历练,我们应当保持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原则。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组织充满信任,同时也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在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在工作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二、学会适应,不断学习
小说中林震的工作面对的是各级党组织,相较于基层工作没有那么繁杂。基层工作千针一线,与群众打交道更是要讲究方式方法。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基层干部,面对的是从未接触的工作,生活在不熟悉的地方,内心是很迷茫的,要想干好工作,只有学会适应,不断学习。作为缺乏工作经验特别是基层工作经验的我们,要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多向领导同事请教,掌握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克服面对陌生人、陌生事的抵触情绪,积极融入群众、融入新的环境,不断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成为思想和行动上的巨人,敢于亮剑、敢为人先、敢于吃苦,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三、注重合作,善于沟通
基层情况复杂,是党的决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工作面对的都是群众,工作开展的质量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更是影响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在工作执行上,诸多政策落地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这就要求我们有多跨协同的能力,信息交流通畅,干事团结一心,同事关系融洽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包容、补足同事的短板,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总之,《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本书对于初次接触基层工作的我来说意义非凡,让我有信心去面对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更是学习到了一些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也应当成为一个“带着一种节日的兴奋心情”去做工作的新时代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