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是2025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是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经过全行业集体发力,超高清发展形成多方协同、重点突破、技术创新的良好态势,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包括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广东、深圳等8省卫视超高清频道将陆续开播。
“孩子没了,奶来了?”“电视都没人看了,搞超高清有啥用?”——这是不少网友的疑问。但超高清布局的本质,早已超越了传统电视的范畴,它是一场覆盖手机、平板、车载屏幕、VR设备的全场景视觉革命。就像5G不仅是“网速快”,更是万物互联的基石;超高清也不仅是画面更清,而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升级。当短视频占据用户日均3小时,手机屏幕的4K/8K显示技术直接决定内容吸引力。广电总局推动“大小屏协同”,正是要让超高清覆盖从客厅大屏到地铁小屏的全场景。超高清技术在远程医疗(如4K显微手术直播)、智慧教育(如VR历史课堂)、文旅体验(如故宫AR导览)等领域的渗透,正重塑我们的生活。
超高清如同数字时代的氧气,看不见却无处不在。你刷的短视频、追的网剧、甚至网课老师的板书清晰度,都与之息息相关。认为超高清=电视专属,绝对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国家将超高清视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突破口,其意义堪比高铁对交通业的颠覆。2024年,我国超高清产业规模已超3万亿元,带动芯片、显示面板、内容制作等产业链升级。以北京为例,7亿元财政资金撬动近50亿社会投资,孵化20个科技创新项目,经济效益达300亿。国产AVS3编码标准、HDR Vivid动态影像技术等突破,打破国外专利垄断。数码视讯等企业凭自主技术支撑央视8K频道,证明中国标准已领跑全球。超高清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觉利器。北京冬奥会的8K直播让全球惊叹,未来更多“中国美景”“中国制造”将通过超高清走向世界。
超高清如同数字丝绸之路,既拉动内需经济,又承载文化出海,是国家软硬实力的双重押注,是“新质生产力”的钥匙。
对普通用户而言,超高清也绝非“面子工程”,而是实打实的体验升级和机遇创造。体育迷看巴黎奥运会,可自由切换多视角,连运动员汗珠都清晰可见;老年人远程问诊,医生能通过4K影像精准判断皮肤病灶;游戏玩家用VR设备,可沉浸式探索“超高清版《黑神话:悟空》”。不仅如此,超高清内容制作还催生“AI调色师”“VR导演”等新职业;县乡级电视台借助超高清技术,可以打造本土文旅IP,带动农产品直播销售。
超高清如同“视觉版的味蕾升级”。尝过满汉全席,谁还满足于清粥小菜?
尽管前景光明,但超高清推广仍面临内容少、成本高、标准乱“三座大山”。在内容上,全国仅20余个超高清频道,纪录片、体育类占比过高,综艺、剧集等大众内容稀缺。需鼓励爱奇艺、腾讯等平台到2026年将超高清节目占比提至50%。在成本上,4K机顶盒、拍摄设备价格高昂,中小制作机构望而却步。可借鉴广东经验,通过“有线网络升级+财政补贴”降低用户门槛。在体验上,部分“伪4K”内容滥竽充数,需建立认证体系,让用户一眼识别“真高清”。如何让超高清“叫好又叫座”,既要做好科技普惠,又要探索模式创新。利用AI技术将存量2D内容自动转换为3D超高清,低成本扩充片库;参考北京“超高清+文旅”模式,用景区AR导览、沉浸式演出等场景反哺内容生产。
未来已来。超高清将如何定义下一个十年?当超高清内容成为主流,其促进社会公平、产业转型、文化传承的价值将远超视觉享受。山区学生可以通过8K网课,共享一线城市名师课程;制造业借助超高清质检系统,大幅提升精度;敦煌壁画通过8K扫描,细节永存数字世界……广电总局布局超高清,绝非“为电视续命”,而是为中国在数字文明时代争夺话语权。当网友调侃“电视没人看”时,不妨想想,你手机里每一条高清视频、每一次沉浸式购物,背后都是这场视觉革命的悄然铺路。超高清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答好了,它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通行证;答不好,我们可能错失又一个黄金十年。
所以,从“没人看电视”到“万物皆可超高清”,广电总局的棋局你看懂了吗?
说到这里。总有人嘀咕:“都看手机小屏了,搞专业拍摄设备不是瞎花钱吗?网红用手机不也火了?”可您细品,多少网红刚起步是没钱凑合用手机,腰包鼓了立马换专业设备。还有影视作品,您用手机看,但拍的时候哪敢用手机?关注下期,给您一场专业设备与手机的“正面刚”,让您明白:有些事儿,还真得专业的来~(作者:北冥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