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详情
雷龙周,男,1956年7月生,重庆市丰都县栗子乡双石滚村村民,退役军人。1930年,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红军与当地地主武装的一次激战中,年仅23岁的红军战士李占成不幸牺牲。因部队紧急开拔,红军便委托雷龙周的曾祖母刘氏照看红军坟。雷氏一族这一看就是近百年。
后来,李占成烈士遗骸迁入白沙嘴烈士陵园后,每逢忌日、清明、春节,雷家人除到陵园祭祀外,仍坚守承诺,坚持打扫红军墓,将之作为一种信仰、一句承诺代代传承。2012年,雷龙周从父亲雷其胜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守墓至今。一句嘱托,一生守护。如今,岁月走过95载,雷家人世代传承守护红军坟的初心与情怀。雷龙周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2025年春节的清晨,天还未完全透亮,寒风凛冽。在丰都县栗子乡双石磙村雷家的菜园里,64岁的雷龙周已经早早地来到那座刻有“二路红军李占成烈士之墓”的墓碑前。他布满老茧的手掌轻轻抚过碑文,冻红的双手在寒风中微微颤抖,晨露不知不觉打湿了衣角,可他却浑然不觉,眼中满是敬畏与深情。
时间回溯到1930年,彼时的栗子乡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革命根据地。在一场与地主武装的激烈战斗中,年仅23岁的红军战士李占成不幸牺牲。当战友们正为如何安葬他而发愁,连一口棺木都难以找到时,雷龙周的曾祖母刘氏,这位朴实的农妇,没有丝毫犹豫,毅然献出了自己为身后事准备的棺木,并让战士们将李占成安葬在自家菜园。部队开拔前,将照看坟墓的重任托付给了刘氏,她坚定地答应下来,而这一答应,便是近百年的执着坚守。
从曾祖母刘氏开始,守护红军坟就成了雷家代代相传的神圣使命。每逢春节、清明节和烈士忌日,刘氏都会带着家人前往祭祀。她常常给子孙们讲述李占成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那些浴血奋战的场景,那些为了和平不惜牺牲一切的壮举,都深深烙印在雷家子孙的心中,让他们时刻铭记烈士为和平付出的宝贵生命。
1950年,刘氏为李占成烈士刻下墓碑。临终前,她把家人叫到床边,郑重地嘱托:“你们要像对待祖坟一样守护红军坟,要对得起这份承诺。”此后,雷龙周的爷爷雷福国、父亲雷其胜,都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份责任。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承诺的红军坟,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2001年,李占成烈士遗骸迁入白沙嘴烈士陵园。然而,雷家对菜园里红军空坟的守护从未有过片刻间断。2012年,雷龙周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外出务工,但他的妻子却毫无怨言地留在家中,继续守护着那座意义非凡的坟茔。
2024年初,在雷家菜园的墓碑前,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特殊的交接仪式。雷龙周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烈士遗物,小心翼翼地交到儿子雷剑手中。那一刻,阳光洒在他们坚毅的脸上,全家在坟前齐声诵读家训。在这庄严的氛围中,信仰的力量在代际间无声传递,那份对承诺的坚守也愈发坚定。
青山长埋忠骨,也静静地见证着五代人无数次的祭扫身影,见证着雷家这份跨越时空的坚守。
雷龙周感慨地说:“这坟里埋着烈士的忠骨,也种下了雷家人的骨头!”在雷家,参军入伍成为了一种光荣的传统,雷龙周和他的大哥、二哥,以及几个侄子都投身军旅。他们在部队中学习军人的优秀品质,以实际行动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丰都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侯栋才点评道:“雷家的故事意义深远,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普通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坚守与传承,参与到历史的书写中。这种源自民间的信仰与承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精神传承的重要力量。”
有网友感动地评论:“这不是一座坟,是一盏不灭的灯。”雷龙周一家用95年的坚守,践行着一句承诺,传承着一种精神。他们的故事,是平凡人对伟大精神的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在此
我们发起话题:#我身边的守诺故事#
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家族传承
或是身边那些坚守承诺的动人故事
让我们一同向雷龙周一家致敬
也让这份坚守承诺、敬仰英烈的精神
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编 辑:徐宏伟 李玉婷 段敏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