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正月十五到
家家闹元宵
元宵节
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
承载着阖家团圆的美满期许
也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这一天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
每一项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递着温馨与欢乐的节日氛围
而在丰都县家庭教育互助会
这个特殊的地方
元宵节被赋予了更加温暖而独特的意义
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一抹绚丽的色彩
巧手做灯笼,欢乐闹元宵
走进名山街道家庭教育互助会,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童趣与欢乐世界。火红的灯笼高高悬挂,五彩的灯谜随风轻舞,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动人乐章,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温馨。
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活动正热闹进行着。大一学生杨雯婷,正耐心指导孩子们用扭扭棒制作灯笼。她首先拿起一根扭扭棒,熟练地将其弯成一个圆润的弧形,作为灯笼的骨架,边示范边讲解:“小朋友们,注意看,我们先把扭扭棒弯成这样,这就是灯笼的形状啦。”随后,她又拿起彩纸,剪出精美的花朵、小动物等装饰图案,细致地教孩子们如何用胶水将这些图案粘贴在扭扭棒骨架上,让灯笼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老师,两端怎么固定呀?”一个小男孩举起小手,满脸疑惑地问道。杨雯婷微笑着走过去,温柔地说:“别着急,我们用一小段彩色的细铁丝把两端缠绕固定,这样灯笼就更牢固啦。”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目不转睛地聆听着,小手不停地忙碌着,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场创意十足的手工制作中。
不一会儿,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独特的灯笼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快看,我的灯笼做好啦!”12岁的吴雨萱兴奋地跳了起来,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与伙伴们一同参与手工制作,那份欢乐与趣味,远非独自在家可比 。我要把这个漂亮的灯笼挂在家里,让整个元宵节都亮堂堂的!” 家长志愿者江秀华用手机记录下这温馨美好的瞬间,迫不及待地在家长群里分享:“大家快看,孩子们做的灯笼多漂亮啊,满满的都是节日的氛围!”
童心绘梦想,书画展未来
在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都督乡家庭教育互助会,这里的元宵节则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孩子们静静地伏案绘画,手中的画笔仿佛被赋予了魔力,在洁白的画纸上勾勒出他们心中的节日盛景。
仔细看去,孩子们的画作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了童真与想象。有的孩子笔下是夜空中绽放的五彩斑斓的烟花,那绚丽的色彩和灵动的线条,仿佛能让人听到烟花绽放的轰鸣声;有的孩子描绘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元宵的温馨场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画面中流淌着浓浓的亲情;还有的孩子画了自己提着亲手制作的灯笼,在热闹的街市上穿梭玩耍,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挂满红灯笼的街道,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成立互助会后,大家不仅能一起学习,还能拓展兴趣,感受到家的温暖。”互助会会长张彩虹介绍道,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这里已经迎来了100多名孩子。10岁的徐庆豪曾经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性格内向,总是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然而,在互助会的悉心陪伴和关爱下,他渐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到孩子的变化,家长们都特别欣慰。”张彩虹感慨地说。
用爱守护,筑梦成长
家庭教育互助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稳定的筹资体系。县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文明实践科科长韩毓斌介绍:“我们构建了‘家长+志愿者+护学队’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不仅为孩子们精心提供各类素质实践课程,涵盖艺术、科学、体育等多个领域,还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通过‘基金+会费+捐赠’的多元筹资体系,有效保障了互助会的日常运营,让这份关爱能够持续传递下去。”
志愿者老师喻昀琪满怀感慨地说:“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每天总有孩子早早地在门口等待上课。能够陪伴他们成长,见证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我来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从最初的试点探索,到如今在全县30个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家庭教育互助会已成功吸纳1万多名家长积极参与,为700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关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在这个美好的元宵节,家庭教育互助会的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与惊喜,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温暖、希望和爱的种子。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节日庆祝活动,更是家庭教育互助会长期以来关爱孩子成长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愿这份来自互助会的温暖
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成为他们童年中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
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能心怀温暖、勇往直前
记 者:江忱菊 夏朝燕
编 辑:徐宏伟
编 审:段 敏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