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 陈祥发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近年来,我县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形成了丰都文化的“红宝石”与“黑珍珠”两大新名片,如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与市场衔接,为千年古城新发展塑形、赋能,不断增加城市吸引力和软实力,笔者认为还需鼎力实现多层面“融合发展”。
在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精神承接上,要做到“水天相接”。任何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区域文化都难免其固有的局限性,当下的发掘运用,要特别注重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审视,分清人民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在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上狠下功夫。
在域外文化及现代新奇表现形式引入上,要做到“水土相服、相濡以沫”。当下,文化活动引入若干新奇表现方式,完全应该,今后还应做得更好。但应注意群众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接受习惯,避免成为“四不像”,要做到“水土相服、相濡以沫”。
在传统文化发掘与时代宏大叙事书写上,要做到“水乳交融、丝丝入扣”。当下的丰都自然景观也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要有宏大史诗类作品反映丰都历史文化演进与发展,应有纵到底、横到边的作品淋漓尽致演绎。长期以来个人随意涂鸦、“小花小草眯眯笑,喇叭诗人睡大觉”应予改观。
在表达作者一己情感与为民抒怀上,要做到“如鱼得水、鱼水相欢”。要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火热社会生活,逐渐实现以人民大众的情感为自己的情感,在为民抒怀抒情中跳出小天地,在超越为“小众小我”抒怀中实现文艺创作水平的突飞猛进,创作能力华美转身、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