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去年,我的猪场共出售育肥商品猪约500头,实现净利润100多万元。”近日,向德福对记者说。
向德福是双路镇安宁场村四组村民,今年65岁的他,曾经因一场车祸导致右腿残疾,不能干重活,他通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毅然选择了养猪。与很多散养户不同的是,向德福养猪除了有灵活的经营头脑,还对干事创业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以及对生猪市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归纳起来,也就是他坚持的三大举措,让他养猪赚了“大钱”。
向德福给生猪投喂饲料
“一开始我就想,既然养猪,就不能小打小闹,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于是我把年出售育肥商品猪定位在500头左右,并按照这个规模修建标准化养猪场。”向德福说。
而要建设这样的养猪场,投入肯定比较大。前前后后,向德福筹集了近10万元资金,最终建起了独立的4间标准厂房:1间母猪室、1间保育室、1间生猪育肥室和1间饲料加工储藏室。每间房舍的面积分别在300多平方米。同时,还修建了蓄水池、化粪池等附属设施。整个猪场建立在他家门前的斜坡上,依山而建,四周是栽种的果树,风景独好。
“我把母猪舍、幼年猪舍和育肥猪舍各自分隔开来修建,其目的不仅在于日后的管理,还在于3个猪舍产生的粪便,经下水管道排放到化粪池后再集中进行处理。所以,你走进我的猪场里,几乎闻不到刺鼻的猪粪臭味。”向德福对记者说。
记者也看到,向德福还在猪舍与猪舍之间栽种了绿化树,饲料加工储藏室通往各个猪舍的道路及周边干净整洁。
“猪粪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沼液、沼渣,我就用来给周边的果树、蔬菜等作物施肥、抗旱,废物利用,避免了环境被污染,也收获了额外的生态农产品。”向德福说。
记者在向德福的养猪场发现,虽然幼年猪舍和育肥猪舍的猪们都是住的“集体宿舍”,每间圈舍少的有五六头猪,多的有10多头猪,但是母猪室的每头母猪却是住的单间,而且看上去就像是一张张的“小床”,这是为什么呢?
向德福介绍,这张“小床”是专门为母猪定做的,一头年幼的母猪从饲养到有繁育能力开始,就可以享受这种特殊待遇。从此以后,这头母猪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进行,排泄物通过床上的缝隙漏到床下。每天只需按时用自来水冲洗,即可将粪便通过下水道排放进入化粪池。因此,床上一直都很干净,猪舍也没有臭味。
在每张“小床”的中部还设置了一个“小屋”,“小屋”的门与床的中部相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向德福告诉记者,原来这个“小屋”实际上就是猪崽的窝,当母猪刚产下猪崽时,在小屋里接通一盏电灯,小屋就变成了暖和的烤箱,尤其是冬季避免猪崽受冻。
“猪崽出生后到断奶这段时间,都将在这间‘小屋’里度过。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这间‘小屋’,母猪生产和猪崽吃奶时,基本不需要人工护理,它们会自行完成,节省了劳力和时间,也就降低了饲养成本。”向德福说。
近年来,生猪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有的养殖户不但没有赚到钱,还亏了本,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向德福也不例外,他的养猪场建起来后,正好遇上猪肉价格周期性回落,养殖户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2014年,他的猪场就亏损了20万元左右。
“但我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抱定‘逢贱莫懒、逢贵莫赶’的信念,即便是在最困难最迷茫的时候,我也坚信生猪市场行情总有起死回生的那一天。”向德福说。
就在其他养猪场大量缩减母猪存栏量时,向德福却不为所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静观其变,让母猪存栏达到一定数量。同时坚持自繁自养、节本增效,力求把亏损下降到最低。2015年至2016年连续两年,随着猪肉价格迅速回升,水涨船高,生猪收购价格也逐步走出低谷,由2014年最低时的12元/公斤,涨到了最高时的20.8元/公斤。
“这个时候,很多养猪户都傻眼了,因为不能及时补充猪源,面对再好的市场行情,也只能望猪兴叹。”向德福说。等他们重新开始养猪时,正好又迎来了下一个猪周期。
正因为向德福的执着与坚持,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生猪市场行情再次红火,生猪收购价格一路飙升,基本保持在16~21元/公斤。向德福交售一头育肥商品猪,净利润也在2000~3000元之间。因为养猪,他的腰包鼓起来,并带动了周边村民养猪增收致富。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达元
编辑:彭春蓉
责编: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