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富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果桑苍翠,百花吐蕊,金鸡鸣唱……
近年来,虎威镇借助乡村振兴东风,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榨菜、果桑、蛋鸡、葛根、乡村旅游等产业迅速壮大崛起,生机盎然的画面跃然纸上。
大溪村与涪陵区仁义接壤,
受“涪陵榨菜”品牌影响,
长期以来,
大溪村将榨菜作为当地主导产业来抓,
全村榨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00亩以上。
“村里公路多,都是硬化了的,榨菜销售方便,有时候商贩开车到地边收购。我家的地都种上了榨菜。”采访期间,遇到此前采访过的村民陈光斌。
陈光斌介绍,村里榨菜走俏,不光有本地企业前来收购,涪陵的一些榨菜加工厂也前来抢购,因此村民种植积极性高。
“虎威榨菜品质好,是三和实业有限公司出口榨菜的原料地。”虎威镇党委宣传委员谭亚军告诉记者,正因为该镇榨菜总产量高、品质好,丰都三和实业有限公司才落户虎威镇红岩村。
该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出口榨菜的企业,每年生产1万多吨榨菜成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是目前重庆市榨菜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有了三和实业这家龙头企业的带动,再加上我镇的土地、气候适宜种植青菜头,农民也有种植习惯,所以榨菜成了虎威镇的一项特色效益农业。”谭亚军说,
三和实业榨菜加工
无人机喷洒杀虫剂
公司在虎威镇落户后,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在公司的带动下,虎威镇大池社区、立石村、红岩村、人和村、大溪村等榨菜产业得到壮大,全镇榨菜种植面积常年巩固在1.5万亩左右。
果桑产业是虎威镇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果。
初冬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位于虎威镇红岩村的丰都县三峡紫果桑采摘园内,公路盘旋而上,不时有车辆、行人经过,正在林下觅食的鸟儿受惊一哄而散。
游客采摘果桑
“这是我们的300亩果桑种植示范园,由公司经营管理,主要用于游客采摘游玩。”谭亚军说,虎威镇是三峡移民镇,为确保移民安稳致富,该镇结合库区生态保护工作,引进重庆坤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优质果桑。
“村民就近安置后,村里的劳力大多外出打工,留下来的继续经营这一亩三分地。考虑到劳力短缺,镇里引进企业种植果桑。企业按照每亩田750斤稻谷、每亩旱地500斤玉米的价格流转田地,原来荒芜的田地重新得到利用。”当地村民苟成胜告诉记者,村里发展果桑产业以来,村民除了有土地租金收入外,还优先在果桑基地打工。
一些留守老人和妇女也可以抽时间在基地从事修枝、除草、采果、清理果园等强度小的劳务,一天可以挣得七八十元的工钱。
“之所以发展果桑产业,是因为种桑养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地村民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种植果桑对于村民来说相对更容易上手。此外,果桑的经济价值较高,盛果期一亩地产2000斤左右的桑葚,游客入园采摘10元一斤,甚至价格更高。”谭亚军介绍,当初发展果桑产业,还有一个原因是考虑到桑叶可以养蚕,还有林下养鸡。
“桑果能直接卖钱,桑叶可以养蚕。我觉得是个好项目,比传统桑树好,所以我家也种植了果桑。”大溪村村民郎朝伟说,相比传统桑树而言,卖桑果的钱是多出来的收入。
“我们始终把群众的收入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千方百计发展好项目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大溪村党支部书记李朝华说,目前村里种植果桑700亩。
在公司的带动下,
如今,
大溪村、立石村、香岩村果桑产业也很快发展起来。
该镇共有6个村种植果桑,
面积8000多亩,
直接带动300人就业。
生产便道
2010年,丰都县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在虎威镇红岩村4组成立,致力打造一家集优质土鸡孵化养殖、食品加工、全国连锁销售为一体的工贸农服务型企业公司。
同年,公司在虎威镇大池社区9组成立祥瑞土鸡股份合作社,投资建成占地250亩、年存栏80万只鸡的养殖基地。
“有了公司养殖技术支撑、销售保障,土鸡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丰都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淑英介绍,公司落户虎威,看中的是当地林下资源丰富,空气新鲜无污染,且当地村民参与积极性高。
祥瑞土鸡股份合作社的土鸡雏育、养殖基地位于虎威镇大池社区一片桉树林内,记者在林内看到,成片的树林被塑胶网分成很大几个养殖区,不同养殖区内的鸡大小不同。
“这些都是土鸡,肉香,适合做麻辣鸡。那边一片是绿壳蛋鸡,主要用于产蛋。”参观过程中,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共有入社农户110户,基地年出鸡苗8万只,年存栏6万只,年销售350万元以上。
虎威镇林下养殖
近年来,蛋鸡养殖在虎威镇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绿壳蛋鸡,目前已经替代了传统的蛋鸡。绿壳蛋鸡产蛋早、产量高,饲养4个月开始产蛋,年产蛋180枚左右,而且卖价高于白壳、黄壳鸡蛋,单个价格高出0.5至0.8元。
虎威镇在绿壳蛋鸡产业发展中,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群众参与发展给予经济支持。“我们购买鸡苗,每只13元,政府补助10元,自己只出3元。”大溪村贫困户杨凤伟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家养了40多只绿壳蛋鸡,一年卖鸡蛋的收入有8000多元。
贫困户领取鸡苗
同时,持续壮大大溪、大池等地的林下生态土鸡养殖规模,为规模发展、连片发展、效益发展夯实基础,不断释放生态土鸡养殖园示范带动效应。
“当前,我们正紧紧抓住产业扶贫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投资4.5亿元、占地1080亩的德青源金鸡扶贫产业园建设。
第一批30万只蛋鸡11月份正式产蛋,再过1年左右时间可实现180万只蛋鸡、60万只青年鸡规模。
在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虎威镇的蛋鸡产业发展正实现新跨越,加速打造西南蛋鸡养殖第一镇,强力助推脱贫攻坚,给群众带来更多实惠。”虎威镇党委书记彭松涛说。
在虎威镇,除了榨菜、果桑、蛋鸡产业外,近年来,该镇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还因地制宜谋划推进乡村旅游、葛根、中药材、生态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开放、竞相吐蕊的生动局面。
鹦鹉村是虎威镇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基地以花果种植为主,占地1000余亩。
目前,道路、管网等硬件建设基本成型,李子、桂花、牡丹、金桔长势良好。基地配套了一条长13公里、宽6.5米的乡村旅游示范公路。
“从大池场镇到鹦鹉乡村旅游示范村沿线,我们将发展1000亩特色水果产业带,探索打造扶贫生态经济庄园。”彭松涛告诉记者,拟建设的扶贫生态经济庄园占地419亩,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打造集体验、休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的扶贫旅游示范园,全面深化巩固脱贫成果。
“大溪村引进一家公司种植葛根,并在村里成立葛根种植股份专业合作社,引导葛根产业化发展。全村共种植优质葛根500亩。”李朝华说,葛根种植效益好,保守计算,每亩每年收入可达3600元。
技术人员传授葛根种植要领
虎威镇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工业,形成以食品加工为主的“1+X”工业体系,镇内市级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5家,工业年产值逐年递增,2018年工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13.2%。(本报记者 邓尧予)
记者手记:
在虎威镇采访产业发展期间,记者发现不少村都有特色优势产业,且村民参与度高,通过打听得知,当地在发展产业的时候,除了结合当地各种自然条件进行可行性调研,关键的是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听取群众的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因而产业发展得到群众的支持,才有后来的百花齐放发展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