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多种产业齐发展
“村里的公路硬化了,我家的花椒终于能方便快捷的运出去了,这不是普通的公路,这是我们的致富路。”树人镇万寿桥村花椒种植大户陈世中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万寿桥村不仅改善了公路、水渠等基础设施,
同时还发展花椒、柑橘、白茶等多种产业,
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万寿桥村位于树人镇东北方,距离县城30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92亩,林地面积6210亩,村内海拔245-810米,有3个村民小组,856户2410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9户292人,其中已脱贫77户249人,是县级深度贫困村之一。
“以前我们村基本是土路,到树人镇场全靠步行,
特别是遇到下雨天,出行很不方便。
所以以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其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村里来。
现在我们村的路基本上都硬化了,村民出行方便了,
村里的花椒产业发展起来了,
整个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万寿桥村村委会主任蒋尚斌说。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路修好了,收购商才能进得来,村民的农产品才能出得去,这样经济才能发展得起来。
“万寿桥村‘四好农村路’全长18公里,是万寿桥村的主要干道,在硬化之前,这条路是泥土路,路面崎岖难行,晴天还能勉强通行,但是如果遇到下雨天,车辆很容易陷入泥坑,通行非常困难。2018年,村上将硬化‘四好农村路’作为年度首要重要任务。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18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全部硬化。”蒋尚斌说。
“以前公路没硬化的时候,大货车几乎进不来,运送椪柑主要通过三轮车,每次运送的比较少,又慢,特别是遇到下雨天,运送非常困难,经常因为交货迟而被客户取消订单,现在公路硬化之后,运送椪柑都是用大货车,一次性可以发几吨货,再也没有出现过交货迟的现象,运送方便了,客户也愿意过来了。今年有个成都的老板来预定了10000斤椪柑。”万寿桥村的椪柑种植大户江小蓉说道。
据介绍,截至目前,万寿桥村已硬化公路28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互通,户户相连。
硬化的水泥路
近年来,
万寿桥村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将花椒产业作为脱贫攻坚、
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
把花椒作为主导产业,
同时发展柑橘、白茶、榨菜等产业,
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我家种了50多亩花椒,相对于村里的一些大户来说比较少,今年的利润差不多有10万元,比在外面务工强多了,这都多亏了政府当时的政策宣传和引导。”村民陶廷武说道。如今万寿桥村几乎家家都种有花椒,花椒已成为村民们增收的主导产业。
“今年我家出栏了20头肉牛,实现纯利差不多5万元。我还种了50亩的桃树,明年就进入盛产期了,预计一年可以创造5万元的利润。”肉牛养殖户陈先贵高兴地告诉记者,这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发展条件。
陈先贵今年50岁,早年在湖北务工,主要是在碎石场放炮打石头,但在1998年的一次放炮作业中,由于没有及时撤到安全地方,右手掌被炸伤,导致右手失去劳动能力。在2006年左手又不幸被炸伤,就导致陈先贵两只手都不能干重活。随后陈先贵便回到了家乡,由于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两个孩子又在读书,陈先贵家陷入困境。2015年,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陈先贵一家养起了肉牛,从一开始的5头发展到现在的30头,牛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在,陈先贵依靠养牛年摆脱了贫困。
据了解,在扶贫政策的鼓励下,万寿桥村村民积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全村已经发展花椒3000亩、柑橘300亩、白茶200亩、榨菜500亩,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肉牛、高山黑猪、山羊等大型牲畜的养殖数量均比脱贫工作开展前有了较大增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的重要内容,
住房有保障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
更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
目前,万寿桥村的村民几乎家家都住上了安全的房屋。
“我以前都在外面务工,家里的房子一直空置着,本来就是土坯房老房子,又没人住所以就垮掉了,成为D级危房。去年政府实施危房改造,我就申请对老房子进行了改造,总共花了差不多5万块钱,政府补贴了2万多元,我自己出了近3万元。现在的房子比以前的老房子更安全更舒适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万寿村二组村民陈思全说。
据了解,从2018年上半年以来,
按照县上统一部署,万寿桥村积极实施农村C级、
D级危房改造,共改造重建C级危房87户、D级39户,
让村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屋。(实习记者 李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