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记十直镇蒋家山村第一书记鲁伟
2017年9月,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职工鲁伟被派到十直镇蒋家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8月开始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狠抓党建工作、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并取得了很好效果。2018年,他被十直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拥有坚固的阵地堡垒是发展的基础。
2017年,鲁伟初到蒋家山村时就从党建抓起,把“两学一做”
“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工作做细做实,
以此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以前我们不熟悉政策,上级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效果也不理想。群众问为什么要这样干时,不是说不知道,就是岔开话题,容易给群众带来不理解和不必要的误会。”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泽德说,鲁伟到蒋家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在他的带领下,村支“两委”把上级政策的贯彻执行纳入了定期学习和考核,让蒋家山村组干部都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现在,村组干部思想统一了、政策熟悉了、效率出来了,大家都觉得工作起来比以前轻松多了。
曾经,蒋家山村移动信号差,用手机与外界联络很不方便。村委会的办公设备也很差,开大会时,只能三四个人挤用一张老旧的桌椅,一台电脑三四个人共用,导致办事效率很低。
“鲁书记来了之后,主动联系相关业务部门和帮扶部门,
筹措资金10余万元,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
进行了阵地标准化建设,村活动室面貌焕然一新。”
蒋家山村村委会主任陈玉德欣喜地给记者介绍村里发生的变化。
鲁伟(左一)入户走访
“鲁书记为了高效地发展种植业,带领我们到周边区县考察了相关产业项目,并向镇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交了白芨、
金荞麦种植等多个产业发展方案。”
王泽德告诉记者,
经反复论证,该村敲定了“1+2+3”特色农业发展新体系,即:保一稳二增三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以肉牛养殖为基础,优先打造1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和600亩生态猕猴桃种植基地,重点发展300亩青脆李种植基地、3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300亩茶叶种植基地。
对此,蒋家山村二组组长代兴伟最有发言权。
他说,二组种植业发展比较好,村民得到的实惠也最多。
一是生态猕猴桃种植600余亩,
采用“农户+合作社+市场”的发展模式,
就地就近解决村民130人就业。
村民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加上务工收入,
有劳力的村民每人每月可增收2500多元。
二是花卉基地面积1000亩,常年吸引游客观光赏花,
带动了本地农特产品的销售。
蒋家山二组村民何淑芳是村里贫困户代表,
丈夫陈玉斌多年瘫痪在床,完全丧失劳动力,
靠政府的低保兜底维持生活。
“我们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每天还有80元的务工费,一个月算下来就是2000多元。
青脆李投产后,我们还可以按照人头分红。
现在,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何淑芳说,是鲁伟为该村争取资金发展的青脆李,
让村民实现了增收。(记者 蒋炎均 实习生 郎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