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圈外人眼中:风光,刺激,神秘;
家人眼中:晨昏颠倒,剩男剩女;
朋友眼中:总是很忙,没有档期……
记者,到底是怎样的?
今天,是第20个中国记者节
巴小萱将揭露
巴南区融媒体中心这群人
▼▼▼
(点击播放视频)
你披星而出,戴月而归
归来时不是少年
而是“稻花香里说丰年。”
你的名字叫“记者!”
老贺:“粪”不顾身
“虽然个子矮,但是我垫起脚尖依然可以看到美丽风景。”——老贺
老贺,曾是我们单位的摄影记者,同事开玩笑:“老贺!个儿不高,眼光高,一副摄相。”老贺不在意,只当笑料。一日,天雨路滑,他去拍摄春耕春播的场面,当时人潮汹涌,他这个头挤不进去,他像猴子一般敏捷,窜上斜坡,拿起相机,“咔嚓!”按下快门,两个手指比出“V”的姿势,很帅。不料,脚下一滑,摔了一扑趴,身体没稳住,掉进粪坑里。老贺半身陷入污水中,手却高高举起相机,“咔嚓!”再次按响快门。村民以掩耳不及迅猛之势,抓起老贺,安慰他:“记者!不好意思,打脏了你的衣服。”老贺笑了笑:“没事!照片是好的。”后来,老贺“粪”不顾身拍摄的那些照片在市级媒体发表了,很干净,很漂亮!
▲凌晨4点,记者何洲行和田平采访环卫工。
▲在麻柳嘴镇,编辑朱琳进入山中探访千年古树。
▲凌晨2点,编辑杨梦逸和同事在医院急诊室外的小店等待采访。
▲记者刘纪湄冒雨航拍。
▲记者张博拍摄自行车赛
小喻:深陷泥潭
“网言网语,网来网去,去掉‘不能自拔’,勇‘网’直前,活出潇潇洒洒。”——小喻
小喻大学毕业,以一个网络作家的身份进入新媒体部工作。一天,单位领导安排她到接龙镇了解贫困户。小喻很高兴,她早就想到乡村“采风”。车子送到主公路后,还要走大约1个小时的山路,前两天下了雨,路很泥泞。村长在前边带路,她在后边艰难前行,举步维艰。她只有伫立在风中,远远看去,就像烂泥潭上盛开的一朵鲜花。溅起的泥水肆意洒在小喻新衣上,胡乱画出斑驳的地图,分不清哪是衣服花纹,哪是泥土芬芳?路难行,鞋子深陷泥潭,动弹不得。村长舍身相救,才转危为安。走到目的地,小喻的衣裤已经面目全非,老农眯着眼,吐出浓烈的烟雾,笑也不是,说也不是。事隔一年,路修通了,当地村民笑了。小喻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公路·高铁·飞机》,获得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很自豪,很骄傲!
▲记者罗莎在采访过程中摔了一跤。
▲记者慕宇和刘婷婷在暴雨中采访。
▲记者何洲行趴在地里拍摄农户采摘果蔬。
▲记者汪涛“全副武装”采访中。
小李:潜伏黑夜
“工作时,是‘拼命三娘’;生活时,是秀美厨娘;结婚时,是美丽新娘。”——小李
小李在我们单位工作几年了,一个女娃儿却不服输,总是扛着摄像机走在田间地头,有时顶着烈日摄像,晒成“黑妹”也在所不惜。夏天某日,小李和同事一起到石龙镇拍摄青蛙养殖户。当时,中央级媒体也在此采访。为了拍摄夜间青蛙的生活状况,以及遭受蛇等动物攻击的画面。同事问小李:“美女!今晚到野外现场拍摄,你敢去不?”小李霸气回应:“你们男娃儿去得?我们女娃儿也不虚火,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夜深人静,村民睡意绵绵,田间蛙声一片,小李扛着摄像机在黑夜中守候,带回了生动的画面。中央级媒体的年轻人感叹:“区县媒体做新闻都如此卖命,真的是拼了!”小李很帅气,很洋气!
老贺、小喻、小李,他们是单位曾经、现在的媒体人,他们只是媒体人的缩影,像他们一样爱岗敬业的媒体人,我们不一一画像,是你,是我,是他,是大家。一段段文字,记录着昨天今天明天;一个个镜头,拍摄巴人巴艺巴南景;一个个视频,记录着新人新事新风尚。今天,明天,我们以巴南区融媒体中心的名义,做春潮涌动、勇立潮头的媒体人!
▲记者何春乐和王天翔在采访音乐人。
▲记者参加两会报道。
▲记者徐妮在村民家中采访。
▲记者方霞采访贫困户。
他们上山下乡、酷暑严寒
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熬夜、加班、赶稿
是记者的生活写照
四处寻找一手新闻源
昼夜飞速赶赴报道现场
更是工作中的常态
他们
足迹遍布巴南大街小巷
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今天
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祝愿所有媒体人
节日快乐!
(记者 杨超 刘凤莲 邹露)
免责声明:看巴南客户端未标有来源:“看巴南原创”或“看巴南”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看巴南客户端联系,联系邮箱:banan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