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7月11日,我县遭遇大暴雨,北岸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山洪、滑坡等灾害。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在县委县政府统一指挥下,应急、水利、规资、气象等多个部门迅速行动,大家齐心协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救灾过程中,双龙镇梨子园村新农人朱廷财,用他的坚韧与大爱,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左一)帮助受灾群众转移物资
返乡当起新农人
今年49岁的朱廷财出生于双龙镇梨子园村,1995年,朱廷财开始了南下打工的生涯。在外闯荡多年,小有积蓄后,于2021年返乡开始谋划创业。
“我之前一直在福建、广州等地经营快递物流。有了多年的物流经验后,又开始涉足电商平台。”朱廷财告诉记者,在外闯荡20多年,虽小有成就,可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
“实话说,在外时常想着老家,可每年回老家看着村里越来越冷清,心里很不是滋味。”朱廷财说,2021年,双龙镇党委政府邀请在外的成功人士回乡发展,他就下定决心要回乡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022年,回到家乡的朱廷财通过长时间考察后,结合家乡实际,决定从事腊制品生产。
说干就干,当年朱廷财投资600万元在回龙场村建成生产厂房、仓库和电商实训中心,创办了丰都县腊福食品有限公司,常年聘用30余名村民在腊肉车间从事加工生产工作,帮助10余名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
2023年,朱廷财又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在全镇10个村(社区)流转并宜机化改造撂荒地1.7万亩,同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榨菜1.5万余亩,帮助更多群众减少投入成本,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效益。
积极开展灾后自救
7月11日,双龙镇暴雨如注,路面上的水迅猛上涨,一直关注着雨情的朱廷财,心陡然紧张起来。
“我早上5点多就起床看雨情,雨一直下个不停,并且越下越大。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流转的土地上的玉米、黄豆、南瓜保不住了。”望着越下越大的雨,朱廷财再也按耐不住了,他立即驾车来到玉米地,望着被洪水淹没倒伏的玉米,心中十分心疼。
“通过一处处查看、统计,我在心里大概估算了一下,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200亩。”朱廷财说。
面对如此大的受灾面积,朱廷财没有沉浸在个人损失的悲伤中。雨停之后,他响应政府的号召,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工人,派出4台挖掘机、2台铲车、4辆大货车,疏通被洪水阻断的道路,开展灾后自救。
“我真的很荣幸能够为抗洪救灾出一份力。”当问及参与救灾有什么感想时,朱廷财坦率地说:“组织有需要,我绝对义无反顾,因为自己受过组织的恩。”
感念恩情义务救援
受强降雨影响,7月11日凌晨4时许,三元镇滩山坝社区部分地势低洼地区发生场镇内涝。场镇一半房屋受灾,场镇主干道水位在1.5米左右。7月12日,洪水退去后,场镇主干道路一片狼藉。大量淤泥将路面掩埋,部分区域淤泥厚度超过30厘米,其中还夹杂着大量垃圾和杂物。
为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地干部群众手持铁锹、扫帚等工具,奋力清理道路、居民区及低洼地带的积水。
7月13日,朱廷财听说该镇清淤紧缺人手,立即组织自己的20多名员工,会同双龙镇“五跨协调”战斗队驰援三元,第一时间帮助完成了三元农贸市场清淤工作。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撑伞。”面对采访,朱廷财说,2023年春节,他遇到了一个大困难,地里的青菜头急需采收,当时正值春节,急缺人手。
“那时真的是拿起钱都请不到人啊,大家都忙着过年,谁在乎你这点工资。而青菜头又是季节性作物,过了春节,在地里没收,就会冒苔。”朱廷财说,正当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毫无办法时,双龙镇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县上立即协调组建自愿者队伍,用两天时间帮其渡过了难关。
“这其中就有附近三元镇组织的40余人的突击小分队。”
“这份情义,我一直记着的,所以听到要去支援,我立即给村上镇上汇报,请求参加。”朱廷财说。
你自己地里的农作物都要自救,去帮助别人那损失不是更大吗?面对这个提问,朱廷财坦然答道:“虽然我的农作物受灾严重,但相比起来,三元镇的农贸市场更急需清理,那里关乎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并且双龙镇和三元镇是隔壁邻居,像兄弟一样,一方有难更应去支援。”
记者:冉燕
编辑:李玉婷 林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