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详情
随着城市的发展,乘坐公交车是许多市民喜欢的出行方式,然而对于视力障碍人士来说,独自乘坐公交车出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近日,有市民向本栏目反映,称公交车到站时不能向车外候车乘客报站,给有视力障碍的人出行带来了很大困难。
公交车没有车外报站器报站
“老师,你们这一路车是往哪里走哦?到宏声广场不?”市民陈士泉和曾敬是两位视力障碍人士,早上他们相约从丰都超市站乘坐103路公交车前往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尽管两人很早就来到公交站台等候,但由于公交车没有车外报站器报站,而站台停靠的公交线路有十余条,这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是一次蒙眼闯关的“冒险”,一时间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看嘛,我们盲人坐公交车确实很麻烦,公交车到了,我们又不知道是几路车,是往哪里走,有时都是走到车门,才问驾驶员说走哪里?有的耐心回答,有的根本不理。有一次到宏声广场,结果坐错车了,感觉很无助的。”
陈士泉和曾敬介绍,盲人乘坐公交,首先是寻找公交站台难,但更难的还是不了解该站台有哪些车停靠,不知道自己要乘坐的车是否进站,有时候三四辆车差不多同时进站,在询问旁边的人后得知不是自己要乘坐的那一辆车,等到再问到一辆对的车次时,还没来得及上车,公交车就已经开走了。
公交车没有配备车外报站器,就像是进站没有主动“亮明身份”,不仅对视力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困难,也让一些乘车的老年人感到不便。
“公交站台不播报,像眼睛视力不好,以及我们这种80岁的老人,有时看不清字,有点不方便。希望到站了播报一声,人人都知道。”市民张素珍无奈地说。
车内播报声音小
记者与陈士泉和曾敬一同坐上了103路公交车,在车上,两人全神贯注地留意着车内的到站播报音,并不停询问着旁边的乘客,是否到达宏声广场站,但由于公交车内乘客交谈声伴随着公交车运行发出的噪音,致使到站提示音也很难听清。
“车里面太吵了,播报声音又小,我们经常坐过站。”曾敬告诉记者,他偶尔需要外出购买物品和参加残联组织的一些活动,由于眼睛看不见,到点下公交车都是靠车上报站的广播提示。但是令他感到头痛的是,有的公交车上的广播语音都听不清楚,导致他每次不是没到点就下了车,就是坐过了站。
“我上回坐车的时候,原本要在四大银行下车的,但是太吵了,没听到语音预先报站,等到想起要下车的时候,发现已经坐过了,已经要到人民银行站了。那语音报站能不能再响一点啊?”市民邱女士表示,确实发生过因为听不清到站提示而坐过站的经历。
在公交车上记者一路感受语音报站,尤其是注意公交车启动后和抵达车站前的语音提示是否清晰,结果发现播报的声音大多能清晰地送入耳际。不过,有时也会出现大家反映的情况,在公交车从人民银行开往宏声广场时,这一路段车内的噪音较大。在车辆抵达车站前,语音预报“宏声广场站到了”,关键的“宏声广场”四个字听不清楚,只听得轻微的“到了”声。
相关部门表示无法解决
各式各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但对视力残疾人来说,不会“说话”的公交车就像是在他们主动融入社会过程中的一道障碍,为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随后,记者将市民的诉求反映给了重庆汽车运输公司集团丰都运输有限公司。
“你说那个我们怎么去播报呢?不可能在站台去设个喇叭撒。我说我们丰都很多是创了新,创了重庆的新,市民有要求,必须要满足吗?这种情况是满足不了的,难道还要去找一个人去每一个站台去给他服务吗?不可能的事情。”重庆汽车运输公司集团丰都运输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如是说。(本报记者)
短评:
别让公交成为视障乘客的障碍
公共交通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公交的发展也关系着一座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于常人而言,乘坐公交是一件寻常而简单的事情,但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群体来说,却可能是他们心中难以翻越的“天堑”。也许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枝末节,有可能就是化解他们困境和尴尬的关键所在。
不会“说话”的公交车是否能实现到站车次播报,其他地区的城市公交在服务残疾群体方面是否有成功的举措和经验可以借鉴?相信,这才是城市交通部门应该积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件事做起来是不是像采访里工作人员笃定回答那样完全不可能,做起来究竟有多难?目前,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觉得最难的可能就难在“为民服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