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镇乡街风采 > 详情
栗子大米产业园有机水稻基地(资料图片)
记者 邓尧予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栗子乡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实干担当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引领发展肉牛“共富农场”1个,发展大米加工厂、焦芋加工厂、“我在栗子有块田”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丰都县栗美乡农业有限公司、丰都县栗富美公司等“共富+”产业5个。
以学铸魂
发挥党建引领关键作用
“我们坚持将理论学习贯穿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开创发展新局面。”栗子乡乡长向劲松介绍,为抓好主题教育谋划部署,栗子乡开展专题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等讲专题党课15节。党员干部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学细悟,通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紧扣原文谈感悟、细析案例提问题、联系工作讲思路。
目前,全乡“一支部一册”建立党员台账,摸排流动党员情况131人,整理电子学习资料包发送给在外党员,为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35人次。充分利用“红岩先锋丰都智慧党建”平台,经常性发布活动吸引党员参加,督促外出党员学习“每日一课”,每月固定为党员过好“政治生日”,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时,栗子乡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新农人带动发展汇聚人才。每月定期召开院坝会,党员、干部向群众讲明产业项目进展和工作思路,争取群众广泛支持参与。通过考核激励、示范带头、重点培养、跟踪服务等举措,累计发展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肉牛山羊养殖、乡村旅游和电商等领域新农人84名,以“人才强”带动“产业强”。
守正创新
打造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振兴乡村,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栗子乡三面环水、一面临崖,海拔280米至1428米。这里立体气候明显,光照、雨量、温度适宜,自古盛产优质大米。
“在深入调研、专家论证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将优质大米确定为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万亩优质水稻、万只山羊、万头生猪、万亩蕉芋种养循环的‘1+X’特色产业体系。”向劲松说。
曾在外务工,如今已回乡十年的焦永鸿很是感慨:“在山地种粮食,也成为一种有盼头的产业。”焦永鸿介绍,他拿出部分土地,在育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坚持标准化绿色种植,种出的绿色生态大米,售价160元/10斤,销路比80元/10斤的普通大米更好。
同时,栗子乡深化拓展“三变”改革,采取“‘三变’+集体经济组织+特色产业”的模式,成立了由栗子社区居民委员会完全控股的丰都县栗美乡农业有限公司,经济合作社以“三变”改革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以及自筹资金77.452万元共计127.452万元,占股70%;栗子社区4个居民小组的100户农户,以365亩土地经营权,按300元/亩/年,共计5年折价54.75万元入股占股30%。
此外,栗子乡还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打造新增值增效链条,有效整合现有大米加工、食品加工、畜禽养殖、电商等资源,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做优做强以大米为龙头的栗子特色产业,打造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生产、收购、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链条,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栗子乡产业格局发展壮大。
协同攻坚
共同富裕关键在“干”
近年来,栗子乡针对“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无管理人员”的难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抱着“想好了就干,认定了就闯”的决心,先解决“有没有”,再逐步解决“好不好”。
按照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攻坚克难,现丰都县栗美乡农业有限公司已成功注册“栗禾郁”“乡缘栗子寨”等商标3个,完成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取得所有相关生产销售证照,解决了栗子乡农副产品长期“三无”而不能进入市场的问题。
“我们通过科技赋能保质提质,打造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开展有机水稻种植项目,严格土壤、水源、有机肥检测和种植过程管护。”向劲松说,栗子乡通过规范农副产品包装,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质量追溯、检测、诚信“三个体系”,实现了农副产品二维码全程溯源和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全过程监控。目前,已完成食品检测23批次,土壤检测2批6个样本、水源检测2份,有机肥检测1次,真正做到品质不达标、质量不过关、包装有瑕疵,都不允许进入流通环节。
目前,栗子乡已经构建了成熟的价格体系、稳定的销售平台,通过协同攻坚,“农民股东”年增收1万元以上,共同富裕的前景在栗子乡有了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