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他把废料变成了清洁碳

来源: 浏览量:7089 更新时间:2023-11-20 15:54:08

文成阳检查加工好的机制木炭

记者 李达元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双龙镇灯塔村六组的一家机制木炭厂看到,工人将粉碎的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秸秆,与适量的锯末、木屑等混合后,徐徐倒入机器的进料口,机器另一端的出料口便“吐出”类似米炮筒的一根木炭。

“这就是我们加工的机制木炭,也叫人造炭、再生炭、无烟清洁炭,可以用来做烧烤的燃料,还可供人们烤火取暖。”木炭厂负责人文成阳拿着木炭向记者介绍。因文成阳投资创办了这个机制木炭厂,要大量收购当地农作物的副产品,增加了村民收入,他被青龙乡党委、政府评为新农人。


用废料加工机制木炭


2016年,文成阳因地制宜搞了个木材加工小作坊,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锯末、木屑等剩余物,而这些东西,基本被他当作废料处理掉了。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样的废料不知被处理了多少,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就这样过了六七年后,他才听一个朋友说,其实木材加工产生的锯末、木屑等剩余物,还可以用于加工机制木炭,使其变废为宝。

“朋友的话让我犹如醍醐灌顶,我立马打开电脑上网查询,还真有这么回事,而且除了锯末、木屑可以作为机制木炭的原料外,就连玉米芯、玉米杆、高粱秆、大豆秆、稻谷壳、花生壳等农作物副产品,也可以用作原料生产木炭。”文成阳说。

想到近年来,很多村民为图方便省事,在采收玉米、高粱等作物后,将其秸秆等副产品就地焚烧。如果将秸秆回收用于加工机制木炭,不但解决了农作物副产品难处理问题,还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自己也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试生产产品备受青睐


2022年,文成阳筹集资金,在自己的木材加工小作坊旁边,成功建起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机制木炭加工厂。当年年底,即购回全套机器设备并组织人力安装,随后进行设备调试。今年3月开始试生产,产品送相关单位检验,达到合格标准。

“目前,我们已经加工机制木炭有5吨左右,这些产品生产出来,就受到附近烧烤店店主的青睐,纷纷打电话或找上门来要求购买。但因是试生产阶段,厂里今年还不能大量收购村民的秸秆等作物副产品,预计从明年秋收开始,就可以大量收购附近及周边农民的秸秆。”文成阳说。

记者看到,文成阳的木炭厂现在只有5个工人,由于试生产总是干两三天就要休息两三天,工资暂时按做一天计酬一天进行结算,每人每天在120元至150元之间。等正式生产后,这5个工人就将转为厂里的固定工人,工资按月薪支付。届时,原料收购、生产和销售可能人手不够,还将再招聘两三个工人。


回收农作物副产品


文成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市场上机制木炭目前售价一般在3000元/吨,而原材料价格、电费、机器损耗、包装箱、用工等成本加起来需要2000元左右,还没有算场地费,扣除这些,实际加工生产一吨机制木炭,利润大约有1000元。

“那么,你的厂正式投产后,一天的生产量有多大?一个月能生产多少吨?”记者问。

文成阳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这要看规模了,像我这个算规模比较小的,一天可生产木炭2~3吨,这还要保证机器不出故障,另外,每个月还要占用两天时间用于检修和维护机器设备。”但他随后又表示,他的这个机制木炭厂正式投产后,至少可收购全村90%以上的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副产品,仅此一项,每年将为村民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乡村振兴 富民惠民 丰都:生态养殖鱼满舱 水绿鱼肥迎丰收 20231117 丰都时政张国忠在龙河镇调研时要求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让村庄变成农民喜欢的样子 20231117 丰都时政 萌娃学消防 安全教育从小抓起 20231117 丰都时政 办好爱心食堂 让老人吃上暖心饭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