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清晨
蝉鸣打破了山林的寂静
包鸾镇百果园村一溶洞内
一对五十岁左右的夫妻忙开了
按照惯例
巡查洞内存放的白酒
男的叫秦勇,女的叫谭英
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新农人
秦勇和谭英查看洞藏酒情况
辍学回家赶牛车
秦勇、谭英不是本村人,都出生在兴义镇。“小时候不懂事,看到书本就头疼,宁愿在家干活也不去上学。”谈及当初的不懂事,秦勇显得很后悔。
当时,秦勇的父亲从老家兴义镇出来打拼,已经在丰都老城扎稳了根,家中有5辆牛拉车。
不吃学习的苦,便吃生活的苦,于是,父母将家中5头牛的草料重担压在了秦勇稚嫩的肩上。
为了完成父母交给每天至少割5背篓草的任务,秦勇到处寻找牛草。当时的啤酒厂、糖厂、氮肥厂附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次背着四五十斤的牛草回到家里,肩膀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秦勇14岁时,父母将一辆牛拉车交给他经营。
“当初认为终于摆脱了割草的苦差,高兴了一阵。”秦勇说,实实在在经历了才明白,赶牛拉车也不轻松。当时的多数业务,都是从河边拉货上来,上坡多,牛在前面蹬着四只蹄子拉,自己在后面蹬着两只脚使劲推,一双解放鞋三四个月就磨穿了鞋底。好在收入还可以,一天可以挣10元左右。
丰都县城搬迁时
秦勇迎来了人生转折点
他用赶牛拉车积攒的钱
购买货车开始经营
并与妻子谭英一道销售
石子、河沙、水泥
承揽一些小工程做
洞藏白酒增效益
2016年,在外闯荡多年的秦勇、谭英夫妻萌生了新的想法,回到农村去搏一把。
之所以选择包鸾镇百果园村,是因为这里空气好、水质好,尤其是这里有一个天然溶洞,适合洞藏酒。
秦勇将酒抬去洞藏
秦勇说,偶然的机会得知百果园村优势后,夫妻二人前往实地考察后,决定在百果园村开办酒厂。
夫妻二人的事业得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村民的大力支持,证照办理、厂房建设一帆风顺。
酿酒的人很多,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秦勇夫妇下了一番功夫。
“除了酿造时提升品质外,我们还有自己的竞争优势,生产的白酒多数就地洞藏,使其口感更柔和,闻起来更香醇。”秦勇说,每年酿酒60多吨,其中三分之二的用于洞藏。将白酒洞藏几年后装坛销售,效益更好。
秦勇和谭英为客户装酒
作为新农人,秦勇夫妇将当地的发展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结合生产原料的需求,他们与村干部沟通后,鼓励村民种植高粱。
“采取订单式种植红高粱,种子、化肥由我们提供,高粱成熟后,我们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村民的高粱。”谭英说,酒厂对村民的带动,还表现在日常用工方面。除了酿酒师傅是外地请来的,酒厂基础设施建设、藏酒的洞子整理、配套公路的建设和日常看护,都是请的本地村民来干活,其中有4名村民在酒厂干了6年左右。
新增项目麻辣鸡
眼看酿酒、洞藏
步入了正规
秦勇、谭英夫妇
又开始了新的创业计划
谭英正在制作麻辣鸡
“附近的山林多,几乎都是闲置的,在林下适当养一些跑山鸡还是可以的。”采访期间,谭英无意间提及了她的新事业。记者跟随谭英来到她的鸡舍旁,随着圈舍门的打开,成群的鸡、鹅蜂拥而出,奔向一旁的食槽。
秦勇将酒糟倒入几个食槽后,再给水槽里加满了清水。“都是媳妇的想法,最初是打算把酒糟利用起来,养点鸡自己吃,结果她心大,琢磨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加工麻辣鸡。我担心做不好,让人笑话。”
秦勇和谭英利用酒糟喂鸡
一旁的谭英听后,连忙解释说:“自己喜欢吃麻辣鸡,也常常自己尝试着做,在传统的丰都麻辣鸡基础上,自己进行了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两位从事丰都麻辣鸡加工多年的姊妹伙尝了后,感觉味道独特,麻辣适中,鲜香持久,鼓励她生产。”
之所以增加新的创业项目,一方面是丰富业态,形成产业链,另一方面是想带动百果园村的村民养殖跑山鸡,让更多的村民从中获益。麻辣鸡店开业两个月以来,效益还可以,令人欣慰的是,线上线下回头客在逐渐增多。
“创业虽难,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回想起这些年的创业艰辛,秦勇、谭英夫妻没有后悔,反倒感到高兴。
记者:邓均 郎宵
编辑:李玉婷
编审:王洁
值班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李永生
声明:凡丰都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若版权存在其他问题,请直接与本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