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镇乡街风采 > 详情

栗子乡建龙村—— 让乡村成为宜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来源: 浏览量:5902 更新时间:2023-07-17 09:46:34

建龙村辣椒加工车间一角

记者 李达元

近日,记者走进栗子乡建龙村蓼叶坝,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民房。房屋墙上随处可见的彩绘,成为建龙村一道靓丽风景。

“近年来,我们村以产业强村、文明新村、山乡美村建设为抓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被重庆市乡村振兴局确定为2023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建龙村党支部书记杜启昌介绍。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强村


“这些辣椒长得都快把枝条压断了,怎么还不采摘上市呢?”在一块辣椒地,记者好奇地询问正在地里对辣椒进行管护的村民。

“地里的辣椒要都变红了才可以采摘。村里有一家辣椒加工厂,到时候直接售给厂里,十分方便。”村民回答说。

2020年3月,栗子乡被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建龙村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对口帮扶。帮扶队通过走访调查,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村民采取玉米套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辣椒产业。

“为确保辣椒销路,村上邀请本村村民彭天俊返乡创业,投资修建起辣椒加工厂。去年,加工鲜红辣椒及风萝卜等农副产品,实现营业额500万元,带动2000余农户种植辣椒3000亩,户均增收6000元。彭天俊本人荣获了丰都县首届‘十佳新农人’称号。”杜启昌说。

杜启昌介绍,村上还扶持本村残疾人发展黄蜀葵、食用菌产业。去年,销售黄蜀葵干花2000公斤、食用菌1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60万余元。同时,带动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到其产业基地务工,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村上无公害水稻种植和生态养殖业也发展良好,去年,推动水稻种植面积达534.9亩,全村蜜蜂养殖收入达10万元。”杜启昌说。


内外兼修孵化文明新村


“以前,这里是村上的一个教学点,村里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后来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这个教学点就闲置了。”建龙村村干部张小娟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将其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了现在的乡村治理综合体。

张小娟介绍,自乡村治理综合体投入使用以来,将村级警务室、综治室、矛盾调解室等都合并到这一栋建筑里,实现了矛盾不出村、办事不出村、火灾不出现、案件少发生,激活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一池春水”,使建龙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村民刘善吉高兴地称赞:“有了这个综合体,我们就有了主心骨,遇到困难才有地方诉求。”

建龙村的乡村治理综合体,不仅构建了综治工作群防群治的崭新格局,而且满足了广大村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进一步推动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2021年,建龙村荣获“市级文明村镇”称号。2022年,建龙村村委会荣获“重庆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杜启昌表示,下一步,建龙村将依托乡村治理综合体平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铭刻历史绘就山乡美村


建龙村境内有一处二路红军遗址。村上充分利用自身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红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建设特色红色文化墙绘、新建花台、生活垃圾分类等措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

“以前村里给人的感觉就是脏乱差,现在家家户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个村庄变得好漂亮。”村民向晓琴说。

杜启昌介绍,农村危房改造是民生实事之一,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为此,村支两委大力推动全村农厕改造,近两年来,共完成159户改造任务,村内农户现已普遍拥有卫生厕所。

“去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向上争取路灯项目资金110万元,在村内主要路口、农户院坝、活动场所安装路灯320盏;修建垃圾收运站台2个,垃圾分类站点2个,向农户发放分类垃圾桶276个。”杜启昌说,如今,村民已养成了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建龙村更是通过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坑塘绿化、道路绿化等,累计栽种桃树等7000余株,将生态林与村庄绿化、经济林建设统筹推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着力打造林业生态建设新亮点。

“现在我们这里不仅房子变好了,环境变美了,生活也是蒸蒸日上。”村民彭真良说。

来听听震撼人心的千年回声 智能网联汽车、黑色金属铸造……重庆发布32个外籍“急需紧缺”人才岗位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习言道|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元首外交|以“破冰”的远见和勇气续写中英友好合作故事 2035年重庆要建成现代化区县城!工作安排→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