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包鸾镇飞仙洞村林木苍翠,泉水淙淙,气候宜人,仿佛世外桃源。养牛达人张林葱就居住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
村庄虽美,但山高坡陡、石旮旯多,加上土地贫瘠,灌溉条件差,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挣钱。
张林葱(左一)指导村民养殖肉牛
2009年,在外务工的张林葱决定返乡创业。当时,正值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落户丰都,我县出台政策,以恒都集团为龙头,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发展以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
考虑到养殖肉牛投资大,村民没有养殖经验等因素,恒都集团推出代养模式,村民与公司签订协议后,领取母牛回家养殖,生的牛犊归养殖户。同时公司提供技术培训、饲料供应等帮扶。
抱着着试一试的心态,张林葱在恒都集团领回了20余头能繁母牛,开始他的规模化养殖之路。
一步步成长为“养牛达人”
创业初期,难题总是一个接一个,牛源、饲料、草料、疫病等问题接踵而至。2013年,张林葱养殖的肉牛感染了疫病,一个月不到,就死了8头,不但没挣到钱,还倒贴了不少老本。
此后,张林葱加强了养殖技术和经验方面的学习,积极参加政府部门开展的培训,还经常到外地考察学习,加上自己不断摸索实践,一步步成长为“养牛达人”。
现如今,张林葱从养牛散户发展成了大户,养殖规模从最初的20头发展到了年出栏300余头,一年纯收入150多万元。
“能够挣到钱,就要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张林葱介绍,他家正在修建的新圈舍将于9月投入使用。此后,年出栏肉牛900多头。
带领合作社成员圆了养牛梦
张林葱养牛发达了,周边不少村民成了他的粉丝,跟在后面学着养殖肉牛。张林葱也很大方,2011年,他牵头成立了丰都县飞仙洞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有养殖肉牛意愿的村民组织起来。合作社推行统一牛犊、饲料采购,统一饲养管理,统一育肥销售的“三统一”服务模式,让肉牛养殖更规范、效益更高。
目前,合作社有忠实粉丝120余户,常年肉牛存栏6000多头。
“合作社成立过后,可以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我们出去采购的时候,会统计所有社员的需求,采购量更大,因此采购成本会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管理、销售,不用社员四处跑腿,解除了大家的许多后顾之忧。”张林葱说。
在张林葱的影响下,同村村民张振回到村里创业养殖肉牛。当时,缺经验,张林葱一点一点传授经验,没技术,张林葱手把手指导。现在,张振的家庭养殖农场存栏肉牛100多头。
去年,失业在家的同村村民张榜燕在张林葱的带动下,选择加入合作社,加入肉牛养殖队伍。谈到张林葱给予的帮助,张榜燕满怀感激:“我啥都不懂,张林葱全程给我指导,从采购牛犊到饲料草料喂养、疫病防治,啥都可以问他,他都是毫无保留地帮助我。”
今年10月,张榜燕养殖的第一批肉牛将出栏,共计110多头。“很期待,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然后购入第二批继续养殖。”张榜燕笑容满面地说。
如今,张林葱不仅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户,更是丰都县首届“十佳新农人”。“养牛路上,我得到了许多帮助,所以现在,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更多拥有养牛梦的人。”张林葱说,今年他还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团队,义务为大家解决养牛难题。
“接下来,我要学习研究更多的养牛技术和经验,在建设好自家牛场的同时,支持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更多的合作社成员,一起来实现养牛梦,增收致富。”谈及接下来的规划打算,张林葱信心满满。
记者:邓均 郑莉
编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审:王洁
值班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李永生
声明:凡丰都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若版权存在其他问题,请直接与本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