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古道奇景

来源: 浏览量:7503 更新时间:2023-04-06 15:12:44

险峻陡峭的栈道

通讯员  冉启萌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笔者来到栗子乡与龙河镇交界地秦家坝走访,看到不少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

秦家坝位于栗子乡栗子社区一组,对面是龙河镇文庙村。75岁的毛应云老人曾听祖上说,秦家坝早年间全部都是姓秦的,这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秦姓人家世世代代在此勤耙苦做,繁衍生息。崇祯7年,张献忠入川,攻陷夔州(今奉节)后沿江而上,来到龙河流域秦家坝一带,见秦姓人家势力强大,将其打压。后来湖广填川时,很多秦姓人不愿在此长住,毛氏祖上被朝廷安置到秦家坝一带,从此,毛姓人便在秦家坝扎下根来,现在,秦家坝共有毛姓人家50多户,其余几家非毛姓的是通过“招女婿”进来的,而秦姓人家一户也没了。

早年,秦家坝是龙河至栗子的必经之路,在这条古道上,串连起不少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离秦家坝不远处的大梯子、马宁河、吊阡各有一道寨门,均属栗子48道寨门之一,其中大梯子寨门地势非常险要,处于绝壁之上,崖壁上凿有一条陡峭的石梯,可通向龙河与暨龙河交汇处的蛮大桥。

前些年,大梯子和吊阡寨门毁坏严重,近年来,当地政府投资对寨门进行了修复,完善旅游设施,修建了供游人赏景观寨的亭子和星级厕所,危险地段建有古色古香的防护栏。在大梯子寨门打扫清洁卫生的村民毛应普告诉我们,大梯子寨门悬崖上有一个自然形成的观音菩萨。站在悬崖上伸出的一块石墩上,脚下是奔腾咆哮的暨龙河,旁边是弯弯曲曲、陡峭难攀的石梯道,顺着毛应普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隐隐约约看见了一尊酷似菩萨的自然石雕。

在秦家坝的一条小溪上,横卧着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镇安桥”,从桥头一侧石塔旁边竖立的石碑上可以看出此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塔身高约4米,有四级重檐,重檐四面翘角,塔顶为莲花瓣,花瓣中间有圆形石,塔身刻有《镇安桥整修序》等文字。毛氏族人毛文权出于镇妖降魔,保境安民的善良愿望,倡议修建镇安桥,族人积极响应,募捐财物钱粮,于清光绪末年修建完工,民国三十五进行了整修。镇安桥虽然距今已有128年的历史,但保存完好,功能尚在。

小溪流水潺潺,直奔暨龙河,流经悬崖口时出现了一个宽大的瀑布,丰水期,瀑布飞泄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十分壮观,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

往龙河镇文庙村方向的古道上,有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人称“吊阡”(亦称“钓梯”),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地势的险要。这一段长约500米的古道是在近70度的悬崖峭壁上人工开凿出来的,由于坡度很陡,石梯密度很大,梯面仅有15厘米左右,只能用一只脚横着走,头顶上怪石嶙峋,脚下深渊万丈,行人紧扶崖壁,小心翼翼地缓慢通过。

“吊阡寨门”建在山腰上,原寨门早毁,现在的寨门经过维修翻新,挺拔巍峨,缓坡地带建有观景亭。站在寨门口极目远望,山岭纵横,林海莽莽。静耳细听,狂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

离吊阡寨门不远处有一个著名的“金山洞”,洞内早年建有庙宇,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但洞口上端阳刻的“普被群生”四个大字遒劲有力,清晰可见,左侧刻有“洵比普陀三日······”等字样,右侧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栗子乡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吊阡古道”和“金山洞”新修了穿越悬崖峭壁的观光栈道,金山洞也将恢复原貌,一展风采。

据当地村民讲,暨龙河末端的“蛮大桥”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远近闻名。先辈们利用河中间的三墩天然巨石作桥墩,南北两岸的基石上分别开凿石梯,桥面用三块厚约1米、长约3米、宽2米,每块重达16吨的青条石铺成,桥上建有护栏,两端有风雨亭。在当时没有机械作业的情况下,不知工匠们是用什么技巧将这么重的青条石铺上高高的桥墩的。由于数次山洪暴发,暨龙河水猛涨,蛮大桥被冲得七零八落,现只剩下三个桥墩和中间的桥面还在。

全县搬迁安置1773户7369人,搬出幸福新生活 升级版夜游鬼城!今年丰都庙会将举办10多项文体商贸活动 袁家军主持召开城市规划工作专题会议 持续优化 彰显特色 放大优势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支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胡衡华讲话 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重庆十册添彩〈复兴文库〉》主题访谈反响热烈 一电信诈骗团伙被县公安局打掉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