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董家岩的故事

来源: 浏览量:7336 更新时间:2023-03-22 10:34:05

通讯员 冉启萌

前不久,笔者与谭琪等好友一道,慕名来到龙河流域董家岩、鸽子坪等地采访。谭琪是当地人,对家乡的文物古迹了如指掌,在他的引导下,看到了不少老桥、古庙,也听到了七仙女的另一个传说。

相传,太上老君有七个美若天仙的女儿,其中第七个女儿因为羡慕人间生活,下凡与牛郎董永相爱,演绎出天上人间真爱真情,千古佳话“天仙配”。七仙女不想回归天上,为了躲避天神的追捕捉拿,便与董永四处辗转,最后隐居在大山深处的鸽子坪、董家岩一带,董家后人一直把自己当作董永和七仙女的后裔。董家岩土地肥沃,山川秀丽,物产富饶,董家人在此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丰衣足食。不幸的是,西王母娘娘还是派天兵天将把七仙女强行带回天庭。天长日久,七仙女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儿女们,时常化身为凤凰,在鸽子坪、长坡岭、董家岩上空飞翔,俯瞰家园和后人。七仙女不忍打乱他们的生活,只好在空中不断盘旋,然后噙着深情的泪水飞回七仙阁。有一年,董家岩、鸽子坪一带闹干旱,一片焦土,粮食颗粒无收,董家后人们生活极为困难,七仙女闻讯后心急如焚,万分牵挂,偷偷溜出天庭化身凤凰,从长坡岭、董家岩、鸽子岭上空飞过并下了四个凤凰蛋,三个蛋落在张家坪山梁上,形成三个石磊,镇守长坡岭,这就是现在三磊子村的来历。另一个蛋落在鸽子坪姚家湾河边,变成一个石鼓。董家后人将其奉为至宝,一旦有难,便击鼓报信。这以后,长坡岭、鸽子坪、董家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兴旺发达。现在,石鼓仍隐藏于深林之中。

听完七仙女的故事后,随谭琪来到一座与七仙女相关的寺院遗址。

董氏后人为纪念七仙女,在石鼓对面的新龙湾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新佛寺。寺院处于长坡至石柱三根树、茶园坝周坝古道边,在丰石边境一带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两边的老百姓都到新佛寺烧香拜佛,祈福祷告,香火一直很旺。新佛寺为木石结构,占地面积大约在500平方米左右,整座寺院青石板墁地,一正两横的走马转角楼,三面相通。正殿为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核心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两边厢房供僧人居住。民国时期有10多名僧人在此出家修行。新佛寺资产雄厚,周围和小河对面的田地、山林都归其所有。新中国成立后,把土地、房产分给了农民。上世纪80年代,因不慎失火,寺院被付之一炬,村民们在遗址上修建了土墙瓦房,现仅存石梯、石坝、石门、堡坎和部分残壁。流经新佛寺与石鼓之间的小河被当地人称为“下蛋沟”。

离开新佛寺,谭琪带领我们来到离新佛寺大约500米处的“下蛋沟”小河。一座名为“福寿桥”的古石拱桥横跨峡谷两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此桥在光绪版《丰都县志》主要津梁中亦有提及。福寿桥连接着龙河至长坡、石柱三根树、五斗方向的青条石古官道。从桥头竖立的六棱石碑可以看出,此桥由石柱县丞与丰都县令共同发起、倡议捐资,修建于清嘉庆元年,距今长达226年,并于光绪二年集资维修。六棱石碑六个面的顶端刻有“福寿桥”“永垂万古”“吉结善缘”等主题字,因年代久远,碑文字迹模糊难辨,依稀可见一排排捐资修桥者姓名,但“嘉庆元年立”几个大字清晰。左右桥头分别有一排石凳,供路人休息。桥身虽经历了226年的风风雨雨,但至今完好无损。

站在古桥上,时光仿佛穿越到了两百多年前,脑海里呈现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民众往来于桥上的繁荣景象。


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日春分,快来挑战一下“立蛋”吧! 记者调查 义诊宣传提高市民健康睡眠意识 20230320 丰都时政 谭雪峰在保合镇调研时要求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