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本报记者 邓军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转化到实际行动上来?近日,本报记者对栗子乡党委书记高亮进行了专访。
记者:栗子乡将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更好转化到实际行动上来?
高亮:栗子乡将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抢抓市级重点帮扶机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服务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着力壮大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产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古寨文化、农耕文化,稳步实现乡风文明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群众生活品质和管党治党能力较大提升,以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姿态,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加快栗子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早日把栗子乡建设成为栗子人民喜欢的样子。
记者:在党组织建设方面,栗子乡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高亮: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把讲政治化为内心自觉、内在主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步调一致。加快推进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坚持“两个生日”“社员大会”常态化开展,着力去除村两委“行政化”,推行“乡村振兴力指数”考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记者:栗子乡将怎样做好农业产业发展?
高亮:提升农业比较效益,拓展群众增收渠道。以建设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按照“以特色种植为引领、以畜牧养殖为补充、以加工营销为带动”的思路,加快推进形成“万亩水稻、万亩蕉芋、万只生猪、万头山羊”发展格局,积极构建全乡一体化种养循环产业链。积极推动古寨农业、源三泰农业、新青年酒业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创县级龙头企业,打造市级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记者: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
高亮: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增添经济发展动能。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鲜明导向,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全程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全力保障抽水蓄能电站、骨干水网、吕家沟水库等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建立乡村人才联系帮扶机制,促进有技能和特长农村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知农、爱农、兴农的“田秀才”“土专家”,兴办“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栗子籍专业技术人员、大学毕业生、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通过岗位招引、项目带动等方式返乡创业兴业。
记者:建设美丽乡村,栗子乡有哪些措施?
高亮: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美丽颜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行门前“三包”,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评比工作。开展市级卫生镇创建,加大对垃圾、污水、路障及乱堆乱放等现象的曝光和整治,着力打造蓼月坝、陈家岩、龙潭坝等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示范院落。
记者:在改善民生方面,栗子乡将采取哪些措施?
高亮:用心用情惠及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做好后续产业扶持、稳岗就业、动态监测、兜底救助等一系列工作,确保脱贫成果稳定可持续。办好“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落实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政策。大力改善乡卫生院及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恢复乡派出所,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禁毒、反邪教等工作,加大对信访积案的化解力度,以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