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7214 更新时间:2023-02-01 15:28:51

秦艳管护新栽的果树


秦艳曾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20年,用爱心培养起一批批有用之才,深受学生喜爱,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但为了梦想,她勇敢跨行,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去,发展果树种植、生态养殖,创办休闲农庄,从最初对农业的一窍不通,通过不断摸索成长,逐渐成为一名有胆有识的“新农人”,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与农业的不解情结

 

“我的老家位于虎威镇大池村一组,父母辈以上都是以农为生。”秦艳说。

在秦艳的眼中,一年四季,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在地里辛勤劳作,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不禁激发了秦艳刻苦好学的上进心,她发誓一定要通过读书增长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秦艳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涪陵师专,2000年毕业后,进入丰都星火学校做了一名老师。秦艳喜欢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用心育人,每天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三尺讲台和教研备课中去。

“学校离家比较近,每个周末,我几乎都要回家去看望父母,顺便帮助他们干农活。我发现,其实干农活也是有很多乐趣的,特别是庄稼成熟时节,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秦艳说,还有采摘树上的果子时,去地里采收蔬菜时,看着盛满篮子的果蔬,感觉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渐渐地,秦艳对农村有一种特别的向往,她喜欢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也热爱农村。

 

投身农业义无反顾

 

一次,秦艳和朋友聚会,道出自己对农业的不解情结,并流露出愿意改行当农民,她说:“教师和农民都是值得尊重的职业,只是我觉得我自己更适合也更喜欢做农业。”停顿片刻,秦艳又忽然强调说:“我要做就做‘新农人’,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朋友给秦艳推荐了兴义镇坦浦村四组的大丛林,说那儿海拔在七八百米上,山峁多以松林为主,比较适合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秦艳立马前往实地考察,一眼就相中了这块地盘,而且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配合。

心动不如行动,秦艳流转了山峁上300多亩土地。可真正接触到农业之后,秦艳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之前轻车熟路的教书育人跨行进入毫无头绪的种植养殖,她两眼一抹黑,全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以前以为做农业好玩,当自己身体力行时,才觉得压力山大,晚上都睡不着觉,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思路和方法。”秦艳说。

后来,秦艳就尝试到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加入到“农友会微信群”“农业交流群”等相关群体中学习。在与农民、土地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经验。但接踵而来又遇到资金短缺问题,原本农业投入就大,仅靠自己教书积攒的工资远远不够,于是她向亲戚朋友借,向银行贷款。

苦尽甘来收获希望

 

2020年,秦艳正式辞去教师职业,专心致志搞起了大丛林现代农业和休闲山庄的经营管理。

付出才有回报。秦艳先后在山峁上修建了4口大小不一的池塘,养殖白鲢、草鱼、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种;把撂荒的土地开垦出来,栽种枇杷、沃柑、桃树、李树等果树,以及种植黄瓜、四季豆、豇豆、萝卜等时令蔬菜;利用附近的松林搞林下土鸡养殖,同时养猪、养山羊,并在池塘里放养鸭、鹅等家禽。畜禽产生的粪便,用作果树肥料,确保生态循环发展。

“与此同时,我依托山上松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修建了人行道、娱乐设施,以及修建了凉亭和餐馆,并取名大丛林休闲山庄。”秦艳说,此时外界通往山庄的道路修通并硬化,吸引周边的市民前来游玩,参与农业体验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带来的乐趣。

一年四季都有市民前来垂钓、采摘果蔬、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特别是春秋时节,上山的游客更多,缺少人手,秦艳就近雇请了6个村民固定为自己打工。

村民谭素珍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主要负责厨房的勤杂工作,诸如择菜、洗菜、清洗餐具等等。“干一天有100元左右,还提供伙食。”谭素珍说。

村民甘国孝告诉记者,村里距场镇比较远,以前村民都为农产品销路发愁,自从秦艳创办休闲山庄后,不仅她大量收购,游客临走时,还就近到农户家购买土鸡蛋、土鸡土鸭以及新鲜时令蔬菜等农产品。

如今,秦艳的休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这个行业也给她带来了希望和“钱”景。(记者 李达元)

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潼南:揽一缕和煦暖阳 享一份惬意时光 祈福贺新春 乐享福文化 大美丰都 一城灯火 流光溢彩惹人醉 丰都首个健康互助会在包鸾镇成立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