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党建 > 详情
张国忠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专题记者会上表示
答好“乡村两问”
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丰都融媒讯(记者 邓尧予)1月15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专题记者会举行。市人大代表、县委书记张国忠出席介绍丰都乡村振兴工作。
会上,张国忠说,丰都地处三峡库区,是一个农业大县,2017年实现了脱贫摘帽。这些年来,丰都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下地种田的“乡村两问”,全力以赴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正稳步推进。目前,丰都县已经构建以肉牛、榨菜、鸡为重点的“一主两辅多特色”乡村产业体系,牛肉进口、榨菜出口、藠头出口全市第一,小额信贷综合考核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出口产品安全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连续3年获全市巩固脱贫成效考核“两好一优”的成绩。
张国忠说,丰都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培育“新农人”,推动乡村发展。通过调研发现,丰都乡镇普遍存在产业发展缺人才、社会投资缺热情2个问题,培育市场主体是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是农业市场主体绕不开的“三大风险”。土生土长的“新农人”,一有条件就活得下来,一给帮助就长得起来,具有克服这三大风险的天然优势。
丰都下定决心,把培育“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成立“新农人”互助会,筹建“新农人”专项资金,打造“新农人”会客厅,组建“新农人”服务团,建设“新农人”学校,“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发展机制正在不断完善。目前,丰都已培育“新农人”727人,带动农户2.2万户7.8万人,与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益联结、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的村(社区)超过80%。
二是坚持“农民主体”,推动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期间,丰都统筹各类资金36.7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项目4200余个,农村条件极大改善,农业农村“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现在重点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于是,丰都确定了乡村建设两大目标:让乡村具备基本的现代化生活条件,让村庄变成农民喜欢的样子。
在具体操作中,丰都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在村庄规划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征求农民意见,根据自己村庄的特色,制定以发展为主、以保护为主、以文化传承为主等不同村庄规划81个,成功创建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三建乡绿春坝村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通过农民代表走出去看、党员干部沉下去讲、典型农户引领着干这种方式,让农民对自己的家园应该怎么改造心里有数,在此基础上,广泛了解群众意愿,结合实际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改厕改圈等,成功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5个。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在实施现代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建设中,丰都完善了自下而上的项目申报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措施,由农民提出项目需求,确保政府建的是农民想要的;通过以工代赈、投工投劳等,让农民参与项目建设,避免“干部干、群众看”;验收时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参与,建成以后农民参与后期管护,让农民监管项目。
三是聚焦“一老一小”,推动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本质上是人的治理,人在哪里、人去哪里、人怎么样这“人口三问”,是乡村治理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调查分析显示,“一老一小”占丰都常住人口的41.2%。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到常住人口的20.7%,3.9万儿童在家留守。
为此,丰都下定决心,把“一老一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突破口,提出了“党组织靠前一步、政府组织后让一步、群众组织提升一步、群团组织协调同步”的思路,树立“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家庭的社会问题兜底功能,总结提炼丰都民俗文化当中孝善文化的共同价值理念,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互助会、老年大学、爱心食堂、农民工工会等,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推动丰都全社会弘扬传承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优良乡风民风。目前,各乡镇已建立家庭教育互助会41个,覆盖2058个家庭2432名留守儿童,2022年暑期儿童溺水事故“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