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之窗 > 详情
丰都融媒讯(记者 陶涛)走进丰都县三合街道平都东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接待办事大厅、交流接待室、文化活动室和多功能会议室等一应俱全。活动室里老兵们正在喝茶聊天,重温峥嵘岁月,畅谈美好生活。
“退役军人服务站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来到这里,归属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一位老兵说。
该社区自2019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以来,每天都有老兵来此看书、看报、学习。除了为大家提供休闲活动场地,服务站还努力帮助辖区内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们解决实际困难。
服务到家门口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您好,我是平都东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代恩淑。请问您需要了解哪方面的政策?”“我想问一下优待证的办理流程……”10月10日,退役军人周剑波走进三合街道平都东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咨询优待证的办理事项。从咨询到办理,短短几分钟就搞定了,可谓是一站式服务。
代恩淑是平都东路社区“两委干部”,同时她也有着另一重身份——平都东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该社区自挂牌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后,平都东路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了以社区党委书记高秋芬为站长、“两委干部”代恩淑为专职工作人员的组织架构。
“我们辖区有588名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优势在于社区的工作人员与退役军人都是街坊邻里,对大家的情况非常熟悉。包括退役军人在内的每一名居民,只要发现问题,就能第一时间处理。”代恩淑表示。
今年62岁的秦大奎是辖区内的退役军人,去年在重庆大坪医院诊断为心脏瓣膜、主动脉钙化等,住院花费了近10万元,导致家庭出现了困难。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了解情况后,一直对其进行跟进,上门慰问,并积极落实政策,通过医保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用。今年,更是在三合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为他申请了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最终为他成功申请到6000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平都东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累计开展走访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等700多人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医疗、创业就业等问题100余件,得到了辖区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强化阵地建设
当好老兵“娘家人”
“我们不断强化阵地建设,让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有‘归属感’。始终牢记基层党组织是拥军优属主心骨、退役军人娘家人,努力把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成退役军人的‘娘家’。”平都东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高秋芬说。
平都东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军队文化、整合红色资源,对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标准,规范工作制度和宣传长廊,通过打造“体现军味、温暖如家”的服务阵地,为来服务站反映诉求的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感受到“回家”一般的温馨归属感。
据悉,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采取配备专人管理、建立信息档案、开展多样活动、实施优抚帮扶等措施,提升辖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经过信息采集、走访排查等形式,已为588名退役军人建立了“一人一档”信息档案,并按烈士遗属、参战老兵、困难军人等类型分类管理,便于信息查看及人员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还成立了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组织者是已经70多岁的退役军人秦云成。这些志愿者一方面参与入户探访老兵、爱国主义教育、观看电影等与退役军人相关的活动,真正让“退役军人服务退役军人”;此外,他们还在基层治理中挑起了大梁,先后参与了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防疫抗疫工作等,实现了社会价值,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高秋芬表示,三合街道平都东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将始终以服务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为工作理念,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构建军民互动参与、全域共建共享的服务新格局,真正打通退役军人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