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灵秀宝地贾葛山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7167 更新时间:2022-12-09 15:59:32

贾葛山苗木基地

刻有字的石碑

清理石碑上的杂物

天公赐水

丰都融媒讯(记者 陈芷琦)贾葛山,位于丰都县十直镇境内,原名大云山,属于蒋家山脉,海拔1000米。因山峦起伏,高耸入云,层峦叠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大云山。

后来,从外地来两个出家人,一个叫贾森林,一个叫葛进山,踏着山路爬上大云山山顶,远瞭近看,发现大云山非同一般。整座山的中间独山凸起,恰似宝塔,有虎踢龙蟠九龙捧圣之显象,属罕见的风水宝地。故二人以自己的姓定名,改大云山为贾葛山。

贾葛山山顶圆形平坦,约有一亩地,四周松树环抱,植被茂密。相传,贾葛二人在山顶修了三间庙宇,每间庙宇都有一个神像,正中塑姜子牙像,两边则塑慈善观音、山王爷像。

庙外有一处平坝,是避暑休闲观景之地。离山顶下约100米处,天生一个山磴,地势平坦,面积约二至三亩,建有四水月池的庙宇,上殿正中是高大威严的玉皇大帝,两边是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孔子、孟子、骗天老祖、岳王爷神像,横殿各有九个罗汉菩萨,即十八罗汉,下殿塑有高大而威武的灵官菩萨,两侧是历代和尚的牌位。庙宇全是古式的木瓦结构,美观、大方,中间是天井、花卉,四季芳香扑鼻。常有和尚在此食宿、烧香换水,迎接客人。

在庙宇旁的山壁处,有拇指大一般自然泉水,常年不断,涌流不息。传说是天公赐水,天公是人们的守护神,民间则有“山间自有常青树,世上应有百岁人”这一说法,喝天公送的水,可解渴舒心,除病解愁,延年益寿。

贾葛二人将庙宇修好,菩萨塑好后,办了一个庙会,唱戏四十八天,迎接菩萨就位,为民除病增寿,保佑平安。从此,逢年过节,不少远近客人当地百姓,到此朝山拜佛,焚香烧纸祈祷。远客在此食宿、喝水,近者携壶提水回家,老少同喝。还可朝山乘凉、观景,纵享天高云淡、万里无云。山顶可看丰都名山,可望县南风景,蜀东古迹悟惑寺,东观洋渡溪长江大河,使人心旷神怡,游心忘返。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破除迷信,当地人将庙宇拆掉,菩萨捣毁在地上,现存庙宇基石可考,山顶成了废墟、荒坝。

近日,记者就踏上了百年前人们的足迹,去探寻曾经繁华的贾葛寺,如今是何种模样。

来到十直镇蒋家山村,在前往贾葛寺遗迹的路上,记者看到了一大片鲜红的枫叶林,还种有小叶栀子、海棠花等花卉苗木,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蒋家山村地广人稀,发展较落后。2012年,村里引进丰都县贾葛山生态园林公司发展花卉苗木,村委会以土地入股,400亩集体土地作为原始股金。”蒋家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泽德说,“为了化解‘空壳村’问题,村委会利用扶贫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为此后发展作保障,确保更多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苗木基地旁有一条“路”可以前往山顶上的庙宇,因为常年没有人行走,那条“路”已然算不上一条道路,厚厚的落叶、茂密的树林遮住了道路,护林员手握镰刀,边走边为我们劈开一条“路”。直线距离100米的路程,因为道路异常难走,竟也花费了我们大半个小时。

行走至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时,记者看到了传说中天公赐水的泉眼,如今泉眼已经不再冒出清泉,取而代之的是翠绿的藻类植物浸泡在水里,仿佛一颗明晃晃的透明石头镶嵌在山间。

而在泉眼旁边,就是当年繁华的贾葛寺。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茂密的针叶林,全然不见寺庙存在的痕迹。可当记者拨开地上的落叶、杂草,三块寺庙的基石显露出来,拨开石头上沾着的落叶,可以看到一块石头上刻着“陈大明、肖有星……”等人名,应该是一块修建寺庙的功德碑。另外的石头上也隐约可见刻有“万古……”“同治四年……”等字。经过百年的风霜雨露,石头已经碎成了几块,它们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这里,见证着沧海桑田、世事变幻。

旁边一阶一阶的石梯上布满了青苔,闭上眼睛静静感受,随着秋风拂过,耳边仿佛传来一阵阵低沉的诵经声,空气中萦绕着淡淡的香火味,往来的僧人和客人络绎不绝,在这古老的石阶上行走着。

曾经的庙宇虽然不复存在,只剩下几块基石,但贾葛山依然巍然屹立、蒙气犹存、引人人胜。

争做丰都文明人 共创全国文明城 诗词里的潼南 张国忠:推动经济快速复苏 确保工作圆满收官 做好收集整理 为丰都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