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详情

“消费刺客” 你中招了吗?

来源: 浏览量:6352 更新时间:2022-11-07 16:28:22

记者 郑莉

近年来,“消费刺客”一词逐渐成为消费领域的流行词汇,并引发了不少争议。“消费刺客”,看似调侃,实则饱含消费者的诸多无奈。

 

“消费刺客”

隐藏在许多领域

 

今年夏天,最热的莫过于雪糕的价格了。天气炎热,大家都喜欢到商店或超市买支雪糕降降暑,平时对雪糕价格的认知不过就是两三元钱一支,结果在结账时,却被告知要十几甚至几十元一支,“雪糕刺客”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同样的,在水果领域,也存在“消费刺客”。前段时间,在李子成熟大量上市的时候,无论是在大型超市,还是个体经营商户,随处可见李子的身影,引发了一波购买热潮。但是,悄然中,一些人就被价格中伤。面对外表看不出任何差别的李子,大家没有任何防备地挑选着,称重完成后才得以知晓,小小的一公斤李子需要支付近150元。单拎出来,细细一算,一个李子的单价都能划上四五元,相较平常来说,这一个的价格快赶上以往普通李子一公斤的价格。因此,许多市民连连发出感叹,水果是越来越吃不起了。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消费刺客”的身影远远不止存在于“雪糕”“水果”等领域,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听到许多消费者反映,他们在选购鲜花、购买旅游特产等情况下也遇到过不少“消费刺客”。

 

刺中的是钱包

伤的是消费者的心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表面上,“消费刺客”刺中的是他们的钱包,但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刺伤的更是他们的心。

“我现在可不敢轻易拿不认识的雪糕,买没标价的水果。”市民刘琪说,她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遭遇“雪糕刺客”的场景。当时她走进便利店,随心挑选了一支雪糕,以为不过两三块钱,结果老板告诉她要十几块钱,她当即就顿了一下,心想,什么雪糕,这么贵。她说,当时她犹豫了一下,买下吧,太贵,不买吧,老板都已经扫过码递给她,眼睛看着她,也放不下面子说不要,索性咬咬牙吃了这“哑巴亏”。

市民陈华庆也向记者描述了他的遭遇。之前,他在超市选购水果,超市的推销员向他推销了一盒包装精美的奇异果,外形看起来十分上档次,还说是进口的,非常好吃,这激起了他的尝试欲。结果买回家一看,一大盒里面竟只有几颗果实,而且味道跟普通的奇异果没什么差别,价格却相差了2倍。“现在想想,完全是在为自己的智商买单。”陈华庆说。

在采访过程中,广大市民都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假如确实是产品品质好,价格高一点大家也能接受,但是这种不明码标价,以及产品与价格不符,仅仅靠制造消费噱头赚取消费者“智商税”的行为,大家则不能接受。

 

多措并举

让“消费刺客”无处遁形

 

“消费刺客”的出现,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也不利于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要想解决这一乱象,还需多方协作,多措并举。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坚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发挥主动性,加大对市场上所有产品的排查和监管,谨防今天出现这个“刺客”,明天出现那个“刺客”。同时,要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明确规则,加强监管,加大对违规经营的惩处力度,让“消费刺客”无处遁形。

另一方面,各商家要增强诚信经营意识,严格落实商品明码标价要求,不以哄骗、欺诈、制造消费噱头等方式来引导消费者消费。要知道,高品质的商品以及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才能真正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使自己获得长久的效益。

最后,各新闻媒体平台也要加大宣传,引导大家共建共享良好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识别“消费刺客”的套路,如果真的遇到“消费刺客”,还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或投诉,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短评

标价不清晰、事先不告知、品质犹如开盲盒……“消费刺客”出现的套路越来越多样。但是,消费者不会连续为“高价”买单,广大商家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失了长远的效益,诚信经营才是根本。而消费者们也要敢于向不合理高价说“不”,切不能为了面子而自认倒霉。相关部门遇到情况,要果断“亮剑”,肃清不正之风,为良好的消费环境提供坚实保障,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消费。

关于开展县城区域核酸检测的通告 丰都安全 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记者调查 重庆集信嘉德集团“珍信”慈善基金助力丰都教育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