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乡里乡亲有乡医

来源: 浏览量:7634 更新时间:2022-04-08 15:02:11

杨秀太出诊路上

记者  郎宵

3月29日,清晨,山风带着丝丝凉意。都督乡梁桥村乡村医生杨秀太,踩着一双旧布鞋,肩上挎着医药箱,沿着乡村小路,回应着周边村民的问候。

自1974年担任都督乡梁桥村乡村医生以来,48年里,杨秀太在基层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健康,足迹遍布了梁桥村每个角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2022年3月25日,杨秀太荣获第七批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刻苦钻研  做好群众健康的“守护员”

 

都督乡梁桥村是我县偏远乡村之一,村中有1000多名村民,由于距离县城和场镇较远,群众就医十分不便。1974年,杨秀太通过培训,走上了都督乡梁桥村乡村医生的岗位。

“以前在我们这里经常缺医、缺药,群众看病就医非常不方便,有时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酿成严重后果。”杨秀太说。

刚开始走上岗位,由于杨秀太不是专业医生出身,只会简单的根据病情开药,所以就医时,有的村民不是很信任他,他也一度很灰心,但还是坚持为村民服务。

“具体也记不太清了,当时是八几年,在一次上门为村民治病时,他说我这医生不得行,没得医术,但我不管他怎么说我没医术,他有了病我依然还是去为他治疗。”杨秀太回忆,刚开始医疗技术确实不是很好,但一想到当地地处偏远,就医条件差,只有多参加培训,多勤奋自学,练就好医术,才能让村民都服气,也能更好地服务大家。

为了丰富自己的医药知识、提高技能,从那以后,杨秀太刻苦钻研。他买来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汲取医学知识,一句“医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经常挂在他嘴边。他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敬重,村民杨远莉竖起大拇指说:“杨医生对医疗事业尽心尽责,他心肠很好,为了我们看病方便,付出很多,是个好人呐!”

 

细心服务  做好群众健康的“观察员”

 

“在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我的电话号码,我的手机也是从来都不关机,村医就是村民身边的120,村民有什么问题了,随时打电话给我,我马上就会赶过去。”杨秀太说。

考虑到患者就医的困难,无论严寒酷暑,只要一个电话,杨秀太就背上自己的药箱,将最好的服务和关心送到群众家中,并对本村“老病号”的病情,经常打电话回访,了解到病情有所改善后,杨秀太才能安心。

48年来,杨秀太从未收过病人一分钱的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免去的出诊费达数十万元。在用药上,杨秀太也为村民精打细算,设身处地地为村民着想,盘算着如何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村民们都不容易,有些人连生病去医院看病都舍不得。”杨秀太说,只要能把病人治好,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我岁数大了,经常有糖尿病,杨医生都是给我按时把药送来,得了其他的病,不分天晴下雨,我打电话,杨医生都会来,如果自己去拿药,他也是高高兴兴给我弄,经常给我量血压,检查身体,不光是我,我们院子全部都是这样在做,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都督乡梁桥村村民黄安民说。

 

疫情防控  做好群众健康的“监测员”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杨秀太把预防疾病做为村级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为负责辖区内的群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签约家庭医生协议书,并经常为为村民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

疫情防控期间,他每日给返乡村民上门监测体温,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乡卫生院,将领取的宣传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

作为年近古稀之年的老人,时刻与大家一起奋战,在村卫生室岗位上起到“哨点”作用,预检分诊和返乡人员的排查,杨秀太都是细致认真完成,至今无1例病例在本村发生。

“我作为村医已经48年了,虽然岁数也大了,还希望为百姓服务,让老百姓家看病方便。”杨秀太说。

青龙乡太平场社区 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套餐” 国色牡丹俏 四月春意浓 来看!丰都县2021年节水成绩单“出炉” 20220404 丰都时政 张国忠在长江龙河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座谈会上强调 20220407 丰都时政 县委党校迁建项目有望今年年底前投用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