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刘明洪给山鸡投喂青菜
记者李达元
“近段时间天气比较寒冷,这茬小白菜的生长期要比夏季多六七天。”1月17日,武平镇磨刀洞社区八组村民刘明洪,站在他的蔬菜大棚前对记者说。
刘明洪今年53岁,2019年从新疆回到家乡创业,通过多方面考察,他决定继续干老本行,于是流转3亩多土地,建起了蔬菜大棚,专门从事蔬菜的种植。同时,流转10多亩林地养殖山鸡。
从生意人到职业菜农
“前些年,跟村里许多青壮年一样,我也告别了父母妻儿,背上行李离开家乡外出谋生。但我不是进厂当流水线工人,也不是去建筑工地做小工,而是一开始就做起了小生意。”刘明洪说。他把从浙江义乌批发来的小商品,带到其他地方偏远农村去零售,从中赚取利润。
2014年的一天,刘明洪来到了新疆吐鲁番一处蔬菜基地,让他意外的是,居然有几个丰都籍老乡在这里种蔬菜,一句乡音立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你四处漂泊卖这种小商品,不但非常辛苦,也赚不了几个钱,不如留下来,跟我们一起种菜。”一名老乡提议说。
刘明洪没有当场表态,他先参观了老乡的蔬菜种植基地,然后询问了一些具体问题,这才点头答应下来。在老乡的帮助下,他承包了10多亩地,就这样也搞起大棚蔬菜种植。
刘明洪发现,新疆光照时间长,全年至少300天晴天,非常利于蔬菜生长。
“我们主要种植番茄等瓜果类蔬菜,一年种植春、冬两茬,采收的蔬菜,直接在基地批发给商贩,然后这些蔬菜被出口销售到国外的俄罗斯。”刘明洪说,在家干过农活的他,对种植蔬菜并不陌生,加上勤劳吃苦,很快成为当地一名职业菜农。
刘明洪对种菜的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到了年底结算时,扣除土地租金、肥料、薄膜等投入,平均每亩地可获取利润在1万元以上。尝到甜头后,他又租用了10多亩地。这样一来,每年种菜就有20多万元纯利。
将种菜技术带回家乡
“晃眼间,我在吐鲁番种菜将近8年,母亲年老多病,需要人照顾,于是2020年我回家了。”刘明洪说。
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让刘明洪感受到了来自亲情的温暖和幸福。为了能够长久照顾家人,让家人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他想留在家乡创业。
通过对周边进行考察,他决定建蔬菜大棚继续干老本行。于是流转了3亩多土地。他把种植的蔬菜品种定位为小白菜。
“这种小白菜投入少、生长快、时间短、效益高,一般从秧苗移栽到采收只需30多天。”刘明洪说,如果经营得好,不出意外,全年可种植8~10茬。
“我毕竟做过多年的职业菜农,回家搞这种大棚蔬菜可谓是轻车熟路,从建大棚到第一茬蔬菜上市都顺风顺水,去年年初投产,共收获9茬蔬菜,亩均产值3万元。”刘明洪说。
刘明洪种植的小白菜生长期间从不打农药,主要采用物理杀菌消毒,而且施用的都是有机肥。
绿油油的小白菜鲜嫩水灵,看着就有食欲,自然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都是批量销售到当地一些学校食堂、县城各大酒店,以及批发给菜贩销往周边石柱等区县,他和这些客户建立了长期的供求关系,只要一个电话打来,他就立马送菜上门。
因地制宜养殖山鸡
在刘明洪的蔬菜大棚附近,是一片油茶、桂花树林地,他觉得挺有开发利用价值,于是将其租赁过来,又买了铁丝网将四周围起来,首批进购1000只山鸡进行散养。希望通过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我的山鸡,散养在山地上,生长在树林间,以野草昆虫为主食,辅以苞谷、小麦、稻谷喂养,享受的是与野生鸟类相近的生长条件,肉质鲜嫩。”刘明洪说。
1月19日,阳光明媚,刘明洪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割草、喂食、查看山鸡健康状况……这是刘明洪每天的工作日常。
“你听,山鸡的叫声很清脆,活泼就说明它们生长良好。”刘明洪笑得很爽朗。
在阳光照射下,近成群的山鸡争先恐后地围到刘明洪身边,争抢投喂的食物,光滑的羽毛在阳光照耀下显现出缤纷的颜色。
“山鸡从鸡苗到出栏,生长期至少在10个月以上,体重一般为1.5公斤,每只鸡150元。”刘明洪说,主要通过抖音、微信群、农村淘宝等互联网平台销售,宰杀后以快递方式邮寄给消费者。
“目前,我养鸡遇到的难题是销售。我做过市场调研,山鸡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我一时还没有打开销路,所以通过抖音、微信群、农村淘宝等互联网平台销售,希望能打开销路。”刘明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