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返乡创业当猪倌——记许明寺镇古家山村六组村民余昌均

来源: 浏览量:7519 更新时间:2022-01-14 09:52:51

余昌均给猪喂食

记者李达元

许明寺镇古家山村六组村民余昌均是一名80后青年,2021年春节后,一直在外务工的他,毅然回到家乡搞起生猪养殖,从一位打工青年变身为猪倌。“我的创业路走得非常艰难,但是我不会放弃,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下去。”近日,余昌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好事多磨

余昌均从学校出来后,便开始步入社会谋求生计,先后做过建筑小工、工厂工人,以及餐饮服务等职业,最后从事产品销售。不懂业务,就从头学起,并虚心向业绩突出的同事请教。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逐渐掌握了销售的门道和技巧,业务步入正轨,基本能够独当一面。”余昌均说。就在他暗下决心要把这个职业长期坚持做下去时,他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在做这个职业,可以说销售行业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这让他有了危机感。

余昌均打算谋求新的出路,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重新找一份理想的职业谈何容易?他不禁一筹莫展,前途渺茫。

“农村天地广阔,很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你是从农村出来的,还是回到农村去发展吧。”一天,一位朋友好心的劝告,让余昌均茅塞顿开。他似乎也感受到来自家乡的召唤,于是带着理想信念回到了家乡。但是,当他把创业养猪的想法合盘说出来时,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余昌均苦口婆心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分析当前就业形式,阐述搞生猪养殖的可行性,说服家人后,立马就雇请人手开始建设养猪场。

精心饲养

“我的养猪场虽然规模不大,只可一次性饲养100多头育肥猪,但是在规划时,却严格按照设备设施标准化要求进行施工建设,确保粪污排放在环保上达标。”余昌均说。

由于是自繁自养,母猪和种猪品种的差异直接决定后期的收益,余昌均宁可多花钱,也要引进洋三元优质品种。为了稳妥起见,头一批他只购回了6头母猪和1头种公猪。但接下来还是让他遇到了难题,那就是当这批母猪达到生育年龄时,他却不知道该怎么繁育。

余昌均说,他虚心向周边的养猪大户请教,并请来镇畜牧站技术员现场传授技术。

不仅如此,母猪受孕后,前期、中期、后期喂养的饲料也有所不同,余昌均就找来养猪方面的资料自学,理论联系实际,逐渐探索出一套母猪孕期的饲料配方。当母猪怀孕到110~120天之间,就是分娩生产的时候。为了不出意外,那几天里,余昌均几乎形影不离地守候在母猪身边。即便深更半夜疲倦到了极点,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否则有可能前功尽弃。

“母猪下崽后,饲料搭配和哺乳期护理也不能疏忽,都必须亲力亲为。”余昌均说。

冷静应对

前几年,生猪收购价格持续上涨,余昌均也在盘算自己养的猪能赚多少钱,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的头一批生猪达到出栏标准时,生猪价格却遭到了如坐过山车一般的下跌。“生猪体重长到150公斤后,继续增重的速度非常缓慢,只能是消耗饲料。”余昌均说,眼睁睁看着收购价一路降至12元/公斤多,他也只好忍痛割爱,把20多头肥猪全部销售一空。

面对失败,以及家人的埋怨,余昌均有些心灰意冷,差一点就想放弃养猪,重新背上行囊外出务工。但冷静下来后,他想到了养殖业有句俗话“逢贵不赶,逢贱不懒”,就认真分析了近年来生猪市场的变化规律,同时,他仔细算了一笔账,尽管猪价低迷,自己卖出去的这批肥猪,扣除饲料等所有投入,并没有亏本,每头猪居然仍有微利可赚。

“这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我坚信生猪行情不会一直低迷下去。”余昌均说,2021年的国庆节长假刚过完,果然迎来了收购价上涨,这无疑让他吃了定心丸。当他的第二批生猪达到出栏标准时,猪价已经回升到18元/公斤多,于是他果断交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余昌均计划扩大养殖规模,目前,他正在购进第二批母猪,让母猪数量达到12头以上。“按一头母猪年产两胎、一胎产猪崽10头算,2022年,我将出栏育肥猪200头左右,并适当向周边困难群众提供猪源,让大家一起养猪、共同致富。”余昌均说。

争做丰都文明人 共创全国文明城 新年第一课,习近平向党内高级领导干部讲了5个问题 减负增效强基层 轻装奋进新时代——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纪实 “窑洞之问”的答卷人 第一观察丨开年第一课,总书记阐述的5个问题贯穿一条主线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