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详情
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卫生设施,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也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地将“厕所革命”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全面推进城乡厕所新建改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笔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个别地方的厕改工作,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一些已完成改造的厕所,因零部件老化、损坏和管理不到位等,直接沦为“摆设”。这不仅影响“厕所革命”的进程,也有损农村改厕这一惠民工程形象。
农村如厕问题,一直是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去年,中央财政拿出一百多亿资金,支持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各地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高改厕质量……中央推进农村改厕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如厕问题的关心。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民生实事,却在少数地方走形变样!究其原因,这既有相关职能部门在厕改工作中作风不实,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结果,也有部分村民用厕习惯不好,乱扔纸屑,导致坐便器故障、管道堵塞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有关部门没有把农村改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到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来,没有把初心践行在为村民服务上来。
农村改厕,三分在建,七分靠管。如何把这一民生工作办扎实?关键在于要推动农村改厕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和重建设向建管并重的转变。改造工作中,职能部门要结合区域实际,科学下达改造数量计划;要尊重农户意愿,选择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改造模式;要针对重点环节,研究修订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建立严格的质量把关审核机制,确保新改的厕所好用、管用。
厕所改造好了并不意味着就能发挥作用,要彻底解决新改厕沦为“摆设”,最重要的是建立长效稳定的管理保障体系。为此,在抓好、抓实前期改进基础上,职能部门还得未雨绸缪地在后续维护机制上下功夫。如,及时总结前期厕改经验,尽快明确县、乡、村后续管护职责,科学制定出台维修、管护、粪污利用等配套制度,整合和利用市场化、社会化的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当制度保障到位,“建而不用”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农村厕所改造,关系着民生福祉、国家形象。其所承载的意义,远比人们想象的宽广。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它既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检验着是否真正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坎上。如何确保新改厕好使、经用,日常管护方便,出了毛病能解决,建管并重无疑是治本之策。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隆炼
编辑:段敏
责编:段敏
审核:李永生 李贤文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看丰都客户端。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23-706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