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60”后离任老村支书对话“90”后新村支书:扎根基层就得多干实事

来源: 浏览量:5986 更新时间:2021-10-19 11:00:52

“做基层工作,关键是要脚踩基层实土,心中装着村民。”“肩上有责任,手上有办法,扎根基层就得多干实事。”……


这是青龙乡黄泥村“60”后离任书记黄国祥与“90”后书记隆鑫的对话,虽然两个人的年龄、想法、经历不同,可心中都装着黄泥村的发展,装着全村村民的幸福。遇到困难和问题,年轻的隆鑫总爱向黄国祥请教。


近日,黄泥村村委会会议室,隆鑫和黄国祥,围绕推动黄泥村产业发展问题展开了对话。

隆鑫(左)向黄国祥(右)

请教如何推动黄泥村产业发展


黄国祥

男,青龙乡黄泥村人,1963年生,2008年入党,2008年担任黄泥村村委会主任,2010年任黄泥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离任。

隆 鑫

男,青龙乡太平场社区人,1994年生。2015年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青龙乡,2016年担任黄泥村综治专干,2019年被选为黄泥村党支部书记。如今,年轻的他书记、主任一肩挑。

谈初心


黄国祥:“入党是为了更好地为乡亲们办事。”


隆 鑫:“入党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服务人民群众。”




黄国祥告诉隆鑫,基层党员干部处在发展的第一线,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创业干事,当好村民的老师,做好村民的贴心人。


回忆起自己的入党初心,黄国祥就是想着多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在成为村支书之前,黄国祥开办有一家小型碎石场,在积极推动村里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向村民们收购高粱、水稻等粮食,帮助村民扩大销路,增加他们的收入,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当时,四组村民戴吉祥出了车祸,受伤严重,此后不能干重活。热心的黄国祥知道情况后,免费为戴吉祥提供种子和肥料,还为他提供技术指导。在黄国祥的帮助下,戴吉祥走出了生活困境。现在,黄国祥也经常和戴吉祥联系,得知他在外面跑代驾,孩子去年也考上了研究生,黄国祥由衷为戴吉祥感到开心。


而隆鑫的入党初心,则是来源于自己对于家乡的热爱。


青龙乡地处丰都县北部,东与忠县任家镇、善广乡、白石镇接壤,是丰都县较为偏远的乡镇之一。当时隆鑫去重庆读书,需要坐4个小时的乡村客运车到丰都县城,再到重庆,十分不便。


“当我向同学提到青龙乡,大家都只知道青龙很远,其他的都一概不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回来建设家乡。”隆鑫说,“成为一名党员之后,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更好地为民服务。”


建设黄泥村任重道远,黄国祥和隆鑫都自感肩上的担子不轻,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办实事


黄国祥:“基层事务多而杂,如何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是我经常都在思考的问题。”


隆 鑫:“要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黄国祥经常告诉隆鑫,基层工作不简单,立场要坚定,内心要强大,勇扛责任,还要有办法。


时间回到2016年,当时黄泥村四组村民,包括向仕荣在内的13户都种有水稻。可当时只有一条不足半米宽的人行小道,村民的水稻无法用车子向外运输,只能人工挑,十分不便。黄国祥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修路的事宜。


可是,当时的四组没有多余的土地来修路,黄国祥便将自己的土地贡献出来,给被占用了土地的村民当做补偿,并在当年建成了一条2米宽、500米长的机耕道。


时至今日,谈起这个事情,向仕荣仍由衷地感叹:“修路这个事情真的要感谢黄书记,没有他的付出,我们这个路的问题还真不好解决。”


而隆鑫,也将黄国祥为民办实事的传统继承了下来。


“隆书记,你快来看一下,我屋门口积了好多水,疏通不了,出门都恼火。”今年8月,70多岁的村民黄泽洋拄着拐杖,来到黄泥村村委会寻求帮助。


当时的隆鑫正在村委会处理其它事,想到黄泽洋的孩子们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又是一个土木结构的房子,如果长时间浸泡,会出现房屋垮塌等危险情况。


隆鑫立即叫上其余村干部,拿上工具就到黄泽洋的家里进行处理。经过一下午的疏通,隆鑫等人将堆积的水全部清理干净,同时将房屋周边的积水隐患也一并处理了。从这以后,黄泽洋的房屋外再也没有出现过积水的情况。


“为村民办好每一件实事,看到他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再辛苦,我觉得都是值得的。”隆鑫说。


话担当



黄国祥:“牢记基层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哪里有村民需要我,我就出现在哪里。”


隆 鑫:“勇于担当、践行初心,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黄国祥和隆鑫一致认为,党支部书记不能只关心村上的发展,更是要沉下去,俯下身,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生活。


2014年8月,天气很热,80岁的村民向正春独自在家,突发疾病,晕倒在地,而当时黄国祥正去给向正春的邻居送肥料。


送完肥料后,黄国祥想到向正春老人一人在家,便准备到她家里去坐坐,和老人拉拉家常。黄国祥进入屋子内,看到向正春晕倒在地,便赶忙把老人转移到自己的三轮车上,送往卫生院紧急救治,随后联系了向正春的孩子,并垫付了医药费。


所幸,因为抢救及时,向正春的病情得到有效治疗。


作为党支部书记,隆鑫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上任后,他逐一上门拜访,了解情况。也是在这时候,隆鑫注意到了六组的黄应林一家。


74岁的黄应林和老伴两个人身体都不是太好,孩子也在外打工,家里就只有老两口和17岁的孙子在家。


隆鑫发现,黄应林屋外的路比较窄,杂草丛生,老人出门极易摔倒。隆鑫就时常带着工具去屋外除草,打扫庭院,关心老人的生活。这天,隆鑫发现,很久没有看见小孙子了,就问起了孙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黄应林告诉隆鑫:“孙子好久没回来了,说在外面找到了工作,找我们要过几次钱,他父母工作又忙,根本没什么时间管他。”


隆鑫发现情况不太对劲,老年人又不会用手机,隆鑫立马联系了黄应林的儿子,经过多番打听,才知道孙子竟进入了传销组织。所幸隆鑫与其父母联系及时,孙子被警方成功营救出来。


隆鑫感慨说:“在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我还是个新人,村民们也是我的老师,我也会在这个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上任后



青龙乡黄泥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收益差,之前发展的香椿、油茶、油用牡丹等产业都以失败告终,因此部分村民对于发展产业有抵触情绪,兴致不高。


村里没有产业怎么行?隆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连忙组织村上的党员干部一起去三建乡、虎威镇等地学习考察,在分析了黄泥村的地势、土壤、气候等条件后,隆鑫等人决定在黄泥村种植青脆李。


2019年9月,隆鑫请技术人员到黄泥村,为村民们讲解种植青脆李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


“隆书记,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解种植青脆李的注意事项时,关于打枝和施肥的时间、方法我们好几个都没听明白,怎么办哦?”村民孙宗芳来寻求隆鑫的帮助,隆鑫立即就带着村民们再次来到地里,亲自为村民们讲解,做示范。


隆鑫告诉记者,自己从出去读书开始,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回来建设家乡。或许他的家人、朋友都无法理解,一个大学生怎么一毕业就一头扎进了乡村。


2015年,大学刚毕业的隆鑫就来到黄泥村成为了一名本土人才,2016年成为综治专干。他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对待群众热情、耐心,没过多久,这位年轻人就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2019年3月,黄泥村党支部被县上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是一个后进村,急需一个带头人,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隆鑫扛下了这个重担。


现在的黄泥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公里的主公路平稳宽阔、便民路连接了每家每户……2021年4月被青龙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隆鑫告诉记者,自己从不后悔回到家乡,扎根乡村,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脸,看到越来越好的乡村生活,自己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村民说



“90”后村支书 让村民的生活有盼头


发展产业,人居环境整治,关心村民生活……大家都对这位“90”后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黄泥村六组村民向仕忠说:“去年,我们村集体还成立了黄泥村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到我们全体村民,还在去年下半年第一次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呢。”


二组村民易锡明告诉记者,他的妻子患病了,隆鑫积极地联系当时的帮扶单位县应急管理局为他的妻子捐款,当时筹到了4000多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时我不愿意搬离我的危房,是隆书记耐心地劝我搬离危房,现在我住进了安全宽敞的新房,感觉生活更有滋味了。”一组村民易洪才说。


三组村民吴官良感激地说:“我以前把捡来的柴、杂草堆在自己家里,是隆书记告诉我,家里堆了这些东西,不仅容易掉下来,还容易引发火灾,他还带人来帮我把这些柴火搬到柴房,我非常感谢隆书记。”


黄泥村的村民们表示,现在的黄泥村不再是以前的后进村,大家在“90”后书记隆鑫的带领下,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芷琦

编辑:段敏 李玉婷

责编:段敏

审核:李永生 李贤文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看丰都客户端。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23-70605233


争做丰都文明人 共创全国文明城 百年筚路蓝缕 勾勒文明脉络——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强调 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全球连线|重磅微视频:相交相通 学习正当时丨飞天梦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