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十四五”期间,丰都工业园区坚守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构建“2+3”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全力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通过持续提升服务效能、精准发力招商引资、稳步提升开放水平,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丰都工业园区是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历经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水天坪组团、镇江组团、玉溪组团、湛普组团“一区四组团”的发展格局。
园区共入驻工业企业11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7家,凭借亮眼的发展实绩在2024年度全市开发区考核评价中跻身前五,获山区库区市级开发区考核第一名,荣获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进集体,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优化服务生态
精准赋能企业成长
近日,记者走进金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运转,技术工人专注调试参数,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金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入驻丰都工业园区水天坪组团,是一家从事高频变压器、全尺寸一体成型电感、VCM马达线圈等高端精密磁性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长期需要大量的工人,工业园区管委会在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积极协调沟通,每次都及时帮我们解决了用工困难,让企业生产能如期进行。”重庆金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负责人胡采慧说。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个企业用工短缺,通过积极对接相关部门、用好政策、举办招工会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招募到了所需的劳动力,满足了他们的用工需求。”工业园区管委会企业服务科负责人刘明锋介绍,仅去年和今年已累计帮助该企业招工600余人,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保障了生产计划顺利推进。
近年来,该企业通过研发提升新质生产力,先后获得12项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专利,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企业生产的全尺寸一体成型电感等产品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产值同比增长30%,稳步驶入发展快车道。
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只是园区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园区管委会多措并举构建全链条企业服务生态。在金融支撑上,联动县经济信息委、县人社局、县税务局、建设银行、农商行等单位举办30场政策宣讲会,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信用贷等定制化金融产品,通过“政策搭桥+产品匹配”模式,为20家企业精准破解扩产升级的资金瓶颈;在企业培育上,建立“储备—培育—申报—入库”全周期台账,为不同阶段企业定制“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完成15家潜力企业重点培育,成功推动龙豪服饰、华裕农科、鬼谷子医疗、先威智能、四合丰敦、丰泰源、顺启新材料、恒都兴业等8家企业顺利升规;全面推行“丰速度”服务机制,组建项目服务专班,提供全周期、保姆式帮办代办,累计解决企业诉求684项,满意率保持100%。真正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项目攻坚
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近日,在重庆龙璟纸业有限公司二期工厂内,全球首台HyTAD热风穿透技术造纸机正满负荷运转,纸浆经过多道智能工序,迅速转化为一卷卷高档生活用纸。
“从项目用地审批到水电配套,再到员工住房、子女就学,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全方位服务让我们投资兴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公司总经理何廷龙介绍,2024年3月启动的2.25亿元智能化技改扩能项目,于2025年4月底顺利竣工,投产后年产量跃升至5.5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还带动了50余人就业。
龙璟纸业的快速发展,是园区紧盯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十四五”期间,工业园区管委会锚定产业定位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项目不断落地,成功签约投资200亿元东方希望玻璃纤维及高性能复合材料、龙璟纸业高档生活用纸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园区深化重点项目服务保障专班机制,推动多个项目加速落地见效:玻璃纤维及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一期主体厂房加速建设,配套石灰窑车间点火投产;新能源产业基地(一期)、镇江组团玻纤项目110kv专用变电站等项目如期开工,为园区产业布局优化、动能转换增添新活力;垃圾焚烧发电、水天坪工业园区标准厂房A期项目(一期)、麻辣鸡产业链日产40吨等19个项目已全面完工,其中标准厂房新增6.3万平方米,为产业集聚提供坚实载体。
针对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需求,工业园区管委会更是精准发力,牢牢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推动园区运营公司与四川华油集团、重燃丰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全面优化丰都县天然气(页岩气)资源配置,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的用气需求,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玻璃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正逐步建立。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开放发展能级
长江之畔,丰都港区水天坪作业区内货轮鸣笛穿梭,运输车辆往来不息,码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国家内陆扩大开放(水运)口岸和重庆九大重点港口之一,这里年通过能力达449万吨,可承接10万标箱、30万头~45万头活牛的流通接驳,不仅辐射石柱、忠县等周边区域,更成为承接澳牛进口的重要枢纽,年产值超3000万元。
依托这一水运优势,工业园区管委会以改革创新破解开放瓶颈。“十四五”期间,工业园区管委会以创新保税仓库模式为突破,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依托丰都深水良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渝东北首个冷链公用型保税仓,创新“钦州—丰都”保税直通模式和“口岸直提+属地分拨”机制,打通冷冻牛肉保税进口新通道,构建起集研发养殖、国际贸易、精深加工于一体的进境肉类全产业链,提升肉类特色产业进口效率、出口便利。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成效显著,2024年园区完成保税仓进口货物2037吨,货值6606万元,外贸签约额累计突破4.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5%,助力丰都成功创建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在物流体系建设上,园区以创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为抓手,高标准、一体化规划打造铁路支线进港和海关监管查验设施入园,齐筑物流仓储网络体系,致力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推进仓储网络海外布局。2024年,园区港口货物吞吐量122.41万吨,同比增长16%;园区平台公司完成进口额15100万元,同比增长131%,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升。
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廖海江表示,“十五五”时期,工业园区将锚定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激活创新动能、厚植发展优势,全力争创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续优化服务效能,推动玻璃纤维及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一期早日建成投产。聚焦玻璃纤维上下游产业链,精准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招引优质项目、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构建规模达500亿元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记 者:方柳卜
编 辑:夏朝燕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