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初冬的名山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上午不到九点,窗口前便已围拢了不少前来办事的群众。
“妹妹,我屋娃儿生病了,能不能申请临时救助?”“妹儿,我认不到字,手机上的操作弄不来,可以帮我看看嘛?” 面对这些带着焦虑与期盼的询问,作为民服办窗口工作人员的青年干部廖羽笛总能保持微笑,轻声安抚:“婆婆,您别着急,我马上帮您查询”“叔叔,您把资料给我,我一步步教您操作”,随后熟练地核对信息、讲解政策、指导流程,用耐心与专业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青年干部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希望所在,今年9月,名山街道启动了“青苗助力”行动,通过系统性的培养、全方位的帮带和多纬度的锻炼,为青年干部成长提速赋能,为其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为街道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精准滴灌 创新培训方式提能力
民政工作繁杂而具体,许多事情看似不起眼,却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困难家庭、儿童和老人,他们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情感上的关怀。”廖羽笛说,经过培训,她意识到民政工作不能仅依赖系统和流程,更要有人情味。
“我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每次入户走访不仅是讲解政策、核实情况,更是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真实需求。”廖羽笛说,以往处理业务常依赖大数据,如今经过几轮针对性培训,她开始思考如何在数字化基础上完善服务,让工作更有温度。
这样的“精准滴灌”式培训,是名山街道提升青年干部业务能力、夯实成长基础的关键举措。街道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聚焦政策理论、宏观形势与区域发展重点,邀请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授课。同时,围绕岗位实际开展技能培训,涵盖公文写作、沟通协调、应急处理、法律法规等内容,提升日常工作能力。此外,还组织青年干部深入社区、企业和项目一线,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学习,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缓解“本领恐慌”,激励他们在岗位上勇挑重担、自信履职。

导师引路 校准成长发展航向标
为帮助青年干部实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再到“一起走”的转变,名山街道建立“导师传帮带”制度,为每一位新入职或有发展需求的青年干部匹配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作为导师,通过“一对一”帮扶指导,在工作方法、业务流程上倾囊相授,也在思想动态、工作作风上悉心引导。
“起初,在构建重点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综合场景时,我只想到结合家庭教育互助会收集信息。”青年干部王欢说,她的导师罗梅建议,应增强场景的实战性,例如加入智能监测,通过摄像头对重点水域进行监控,及时劝离靠近水边的孩子,或对学校周边区域实现打架斗殴事件自动推送,便于基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处理。
作为青年干部的导师,既要解答青年干部在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又要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波动和烦恼,和他们一起化解压力,校正偏差。名山街道组织委员罗梅说:“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营造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为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系好了‘第一粒扣子’。”

多维淬炼 搭建能力提升练兵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干部的真正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淬炼,在风雨中成长。“青苗助力”行动在综合能力锻炼上做足文章,为青年干部搭建起多个实战平台。
常态化撰写工作信息,锻炼青年干部勤动笔、善总结,将工作所见、所思、所感转化为文字,既提升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也培养深入观察与理性思考的习惯。青年干部论坛则成为思想碰撞与风采展示的舞台,围绕特定主题,大家畅谈认识、分享经验、交流观点,在辩论中拓宽思路。内部轮岗机制则鼓励青年干部在不同岗位、部门间流动学习,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熟悉多元业务,拓宽工作视野。
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青年干部金欣感受到自身思维模式的显著变化。“以前做信息工作,常常是等任务、凑素材,缺乏主动性。现在我会主动找线索、挖亮点。导师反复强调,做信息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如今,他主动对接社区、民政、综治等部门,掌握最新动态,并带着“群众关心什么?有哪些可推广的经验?”等问题深入一线走访。他近期撰写的《名山街道赋能养老“新图景” 托举幸福“夕阳红”》一文,已被上级信息刊物采用。
春华秋实,硕果初显。自“青苗助力”行动开展以来,名山街道青年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能力、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我们不仅要选好苗,也要育好苗、护好苗,我们将持续深化‘青苗助力’行动,不断完善培养机制,创新锻炼载体,优化成长环境,让更多‘青苗’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名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兰朝阳说。
记 者:江忱菊
编 辑:夏朝燕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