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深秋的三元镇,2.7万亩红心柚园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金黄的果实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清甜的柚香顺着渠溪河风弥漫在整个村落。滩山坝社区柚农熊光权正带着家人采摘柚子,分拣、装框一气呵成。“今年又是丰收年,如今家家户户都种红心柚,一年收入上万元。”他举着刚摘下的柚子笑着说,这颗“致富果”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如今在丰都,红心柚已从零星种植的“小果子”成长为年产值超亿元的“大产业”。红心柚正通过品种改良、技术赋能和全链升级,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品种与技术双优 筑牢产业根基
“过去柚子小、皮厚、果核多,一棵树上的果子一年顶多卖百十来块。”在三元镇一处柚园里,有着几十年柚产业培育经验的李世成说。作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他是丰都红心柚品种改良的核心人物。
1986年起,李世成开启了长达5年的品种攻坚,在自家300棵繁育树上反复嫁接试验。历经无数次失败,1991年“单系无核红心柚”终于成功挂枝。这款个头大、皮薄肉厚的品种连续斩获全国柚类金奖,至今仍是三元镇的“当家品种”。
品种优了,技术得跟上。记者在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看到,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设备正精准灌溉,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等错落分布。“我们把课堂搬到柚树下,手把手教农户管护技术。”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村里老人多、管护能力弱的问题,当地组建专业服务队,春季教防虫、夏季教疏果、秋季教采摘。
村民代发展对此感触颇深:“以前凭老经验种柚,病虫害常找上门。现在有技术员指导,用绿色防控技术,果子品质好了,价格高出不少。”目前,全县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红心柚优质果率大幅提升,种植户年人均收入达1.2万元。

全链升级破局 让次果变“增收果”
采摘季的三元镇红心柚储藏加工集散中心一片忙碌,自动化清洗、分级设备正将柚子按大小、色泽精准分类。
“这有6000吨仓储能力的‘大后方’,能让柚子保鲜待机、错峰上市。”李世成指着整齐码放的柚子介绍。以往集中上市常导致价格波动,如今通过科学仓储,农户可按需投放市场,收益稳定了不少。
更让农户惊喜的是,以往没人要的次果也成了香饽饽。在梯子河村的重庆君子柚啤酒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将分拣出的次果加工成原浆。“次果口感和优质果没差别,用来做啤酒再合适不过。”公司负责人李治君说,工厂通过反复调试配方,攻克了柚子啤酒口感难题,每年能消化300吨次果。
村民代孝英在厂里负责剥柚肉,她算了笔账:“每天工钱100元,自家卖不掉的柚子还能卖给厂里,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元,不用再惦记外出打工了。”
更大的产业升级在水天坪工业园区。走进红心柚大健康产品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厂房已经成型,工人们正在做收尾工作。
“项目已完成主体厂房建设和装修,马上要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红心柚大健康产品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彭先权介绍,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5万吨红心柚大健康饮品、1万吨红心柚精深提取品、50万盒日化产品、50万盒吸附产品,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带动丰都红心柚相关产业新增产值2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构建起红心柚“建二产、促一产、带三产”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丰都红心柚产业高质量发展。

渠道拓宽赋能 甜蜜果实销全国
“以前卖柚子全靠自己背到场上或者城里去卖,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卖全国。”在三元镇滩山坝社区一村民家中,该村民正对着手机直播,镜头里的红心柚切开后,鲜红的果肉汁水欲滴。屏幕上订单不断弹出,一场直播就能卖出100多单。
这背后离不开县商务委的营销助力。“我们一方面建线下集散中心,一方面拓线上销售渠道。”县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红心柚集散中心可实现1000吨储藏和5000吨商品化处理;线上则搭建电商矩阵,培训农户做直播,帮助柚农销售柚子。
如今,丰都红心柚已拿下出口资格认证,获评“中国果品百强品牌”。
三元镇党委书记孙建川介绍,目前,该镇红心柚年产值已达7000万元。接下来,该镇将通过“柚园采摘+民俗体验+休闲观光”的农文旅融合模式,吸引更多游客来打卡,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从品种培育到全链加工,从分散售卖到品牌出海,丰都红心柚的升级之路,正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这颗承载着农户期盼的“甜蜜果实”,不仅让数万村民鼓起了钱袋子,更铺就了一条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这份“甜蜜事业”必将在丰都大地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记 者:邓军杰
编 辑:彭荣庆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