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李全文84岁,是社坛镇社稷坛社区三组居民。全家人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创建和美环境。
“别看李全文80多岁了,但是仍然很活跃,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特别是老年娱乐活动,他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还有社区居民有了矛盾纠纷,也都愿意请他去调解,他为人正直、公道,大家都信任他。”近日,社稷坛社区党支部书记蒋影说。
模范夫妻树立良好文明家风
李全文与妻子从青丝到白发,从相识到相守,夫妻俩互尊、互敬、互爱,携手经历风风雨雨50多年,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和理解的真谛,是邻里和亲戚朋友公认的一对模范夫妻。
前些年,李全文夫妇与子女一起住,都说“婆媳关系难处理”,但李全文夫妇从不把儿媳当“外人”,遇到儿子与儿媳发生不愉快,他们总是站在儿媳的一边,批评自己的儿子:“你是男人,就不能让一点吗?”一来二去,儿子便悟出了父母的“苦心”。
家里有了孙辈后,李全文虽然喜欢孙辈,但从不溺爱、偏袒,尤其是儿子、儿媳教育孩子时,夫妇俩有意避开、不参与、不搅和。但当孙辈做对了事,就会及时鼓励、表扬。
近几年来,子女进入县城居住,李全文便和妻子过起了“二人世界”,但与子女间的联系始终保持,逢年过节,子女会带着孙辈回家居住几天,夫妻俩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同时,子女也非常孝顺,做家务、下厨房,从不让他们插手。
不遗余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轻时,李全文喜欢民间龙舞表演,跟父亲学习玩龙打锣,父亲去世后,他将这项娱乐逐渐演变成集器乐、舞蹈、杂技为一体的“水龙祈雨”民间文化活动,在当地广为流传。
“如今我已年老,但每逢过年过节,我还坚持带领舞龙队员在社坛镇街上举行玩龙、打锣游行等社会公益性活动。2010年,我还带领社坛龙队参加过县上的舞龙比赛。”李全文说。
自从子女入城居住后,李全文和妻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并没有因此闲下来,他积极带领社区居民成立了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亲自教老年人学唱歌、跳舞、拉二胡,学跳龙摆尾等舞蹈。
“自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以来,吸引全社区老年人参与其中,消除了孤独感并充实晚年精神生活,并让老人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进而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蒋影说。
李全文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水龙祈雨”上,水龙舞技艺复杂精湛,动作古朴原始,保留了不少古老的舞蹈因素,既是祭祀仪式,也是一种民间龙舞表演。但学习“水龙祈雨”的都是老年人,李全文每天都很忧虑,担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
近年来,经过社区和李全文不断地招募宣传,他终于收到彭其等9个徒弟,向他们手把手传授“水龙祈雨”舞龙表演技艺 ,让舞龙表演队伍走向了年轻化,他脸上的微笑也多了起来。如今,“水龙祈雨”已被纳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为代表性传承人。
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创建和美环境
一直以来,李全文及家人与邻里相处融洽和睦,树立起了“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形象,大家都非常尊敬和信任他,具有较高的威望,邻里之间发生纠纷都愿意找他调解。他也因此凭借自身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等优点,在化解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
“调解这件事,就是咱农村人说的要‘一碗水端平’,要和矛盾双方讲道理,把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只要一颗心摆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凡事都讲一个‘理’字,这样才深得群众信任。”李全文说。
李全文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通过调解将社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小纠纷、小隐患、小误解化解在萌芽状态。使社稷坛社区的基层治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除了当好义务调解员,他还是社坛镇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的志愿者。
每隔两周,李全文就会自愿为互助会的孩子们讲述“水龙祈雨”等民间传说或故事,还会教孩子们学习舞龙技艺。他常说:“不想‘水龙祈雨’失传就要从娃娃抓起,只有从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一代一代往下传承。”如今他硬是训练出“娃娃班”舞龙队。
好不容易有闲下来的时候,李全文也会和妻子一起打扫自家庭院,在院坝周边栽花种草,绿化美化环境。2021年9月,他家获得“丰都县最美庭院”荣誉称号,同年10月,他本人又获得社坛镇社稷坛社区“文明健康老人”称号。他却说:“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在有生之年,我将一如既往地为社区老年体协发光发热,为构建和谐、文明社区做出表率。”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夏朝燕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