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双十一”将至 理性下单与防骗警示不可少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3013 更新时间:2025-11-04 15:48:25

距离“双十一”还有一周,我县的消费市场已提前升温。线上电商平台的“抢先购”与线下实体店的促销活动相互呼应,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让市民的购物热情持续攀升。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家电、家具成为今年消费热门品类,城乡市场同步活跃。



消费热潮再起:

线上线下联动 补贴政策激活市场


“原本计划明年再换家具,没想到‘双十一’以旧换新能省近千元,还额外优惠180元,果断下单了全套沙发和茶几。”市民杨克勇向记者展示刚签订的购买合同。


县城一家电商场负责人介绍,活动期间家电让利10%左右,同类旧家电折价10%~40%,叠加政府和平台补贴,销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这种优惠力度还吸引了不少老年消费者。市民秦朝树正计划更换家中老化的电器:“新家电更节能智能,补贴后划算很多,和老伴商量好了全部换新。”


线上消费同样火爆。快递员陈海波有着10多年从业经验,他感受明显:“以前‘双十一’多是衣服鞋帽,今年家电产品占比大幅提升。”市民张赛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洗衣机时,享受到政府与平台双重补贴,原价3000多元的产品最终2500元就拿下了。


理性意识觉醒:

从“盲目跟风”到“按需下单”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双十一”已从全民狂欢逐渐回归理性消费本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的消费者不再被复杂优惠套路裹挟,而是更注重实用性与性价比,“量入为出”成为主流消费观。


“以前熬夜凑满减,买一堆用不上的东西,现在只列必需品清单。”有10多年网购经验的黎莉莉坦言,如今购物前会先查询商品评价和历史价格,避免冲动消费。


市民郑泽金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优惠再诱人,也要先想是否实用、家里是否已有,不盲目跟风才不会后悔。”这种理性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宝妈秦新娟今年将购物重心放在孩子的玩具和早教用品上:“提前列好清单,只买需要的,不会为了折扣乱花钱。”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转变。年近七旬的市民周洪秀仍偏好线下购物:“实体店商品看得见摸得着,减价前后对比明显,买得放心,而且只买当下需要的,不囤积。”


但记者也发现部分非理性现象,市民王燕曾因借贷购物陷入“寅吃卯粮”的困境:“去年‘双十一’刷爆信用卡,之后几个月都在还债,今年再也不这样了。”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拒绝负债消费,尤其家庭消费者需保持定力,避免被促销口号迷惑。



防骗警钟长鸣:

监管加码守护消费安全


在消费热情高涨的同时,各类消费陷阱也伺机而动。县市场监管局通过专项检查与宣传引导,为消费者筑牢“防护墙”。


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金辉表示,对于“双十一”促销期间可能出现的违规经营行为,该局将继续聚焦重点品类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类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保障消费者维权路径。此外,虚假折扣、价格套路等常见问题也被纳入监管关注范围,提醒消费者警惕各类促销陷阱。


针对“双十一”促销特点,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选择正规平台和商铺,仔细核对商品信息与促销规则;优先使用第三方支付,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保存好购物凭证,遇到纠纷可先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12315热线投诉举报,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商家需规范经营,县市场监管局要求经营者增强责任意识,杜绝虚假宣传,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购物时可对比线上线下价格,直播购物需核实商家资质,避免落入“低价陷阱”。


记   者:杜宏超

编   辑:彭荣庆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   编:周雄兵



丰都新农人 记者调查 丰都艺韵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今日关注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