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凤鸣“评”都 | 精准招商,重庆如何一次吸金239.5亿元?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3952 更新时间:2025-11-03 14:35:22

11月1日,在北京举办的重庆与京津冀产业对接活动上,18个重点项目签约、239.5亿元投资落地,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场跨越南北的产业共赢,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在此交汇,重庆以招商思路的深刻转型,交出了一份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这场产业对接的成功,关键在于重庆跳出了“为招商而招商”的传统思维,实现了从广撒网到精耕作的战略升级。过去的招商可能是“捡到篮子都是菜”,如今的重庆却精准锚定“强链、固链、补链、延链”的核心目标,让每个签约项目都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落子。重庆没有盲目追求项目数量,而是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让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等优质项目精准嵌入产业链条。193个驻京津冀已签约项目、1860.9亿元累计投资,这份成绩单印证了战略招商的强大穿透力。骅远数据安全项目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筑牢安全屏障,北京嘉岳项目补齐绿色低碳产业短板,弘海微创项目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每个项目都靶向精准,彰显了重庆产业布局的清晰逻辑。


重庆的招商转型,更体现在从引项目到筑生态的理念革新。传统招商往往是“一锤子买卖”,而重庆深谙“独木不成林”的道理,以“以商招商”模式激活产业集聚效应。北京信技源落户江北后,不仅会带来百亿元级投资和韩国专家团队,更能带动上下游新材料、高端芯片企业主动跟进,这种“引进一家、带动一串”的放大效应,正是产业生态魅力的最佳佐证。为了培育好这片“产业森林”,重庆打出了一套机制创新的“组合拳”。“京办搭台、区县唱戏”的协同模式打破行政壁垒,“四链融合”的精准策略拓宽资源渠道,“一对一”服务专员机制构建起“招引—落地—服务”的完整闭环,而京津冀招商服务中心的成立,更让这场跨区域协作有了常态化的坚实支撑。这些做法看似朴素,却直击企业发展痛点,让重庆成为京津冀企业眼中“靠谱的合作伙伴”。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场南北协作打破了区域发展的“孤岛思维”,为国家战略的双向赋能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京津冀地区拥有密集的高端人才、科研资源和龙头企业,重庆则具备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两者的牵手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资源要素的优化重组。重庆借助京津冀的创新力量加速产业升级,京津冀企业则依托重庆的产业生态拓展发展腹地,这种“1+1>2”的共赢格局,才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真正要义。从国家层面看,重庆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如何让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双向奔赴,让东部的创新活力与西部的发展潜力充分涌流,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面向未来,重庆的跨区域招商之路仍有广阔空间。要持续放大“重庆样本”的效应,还需在“三个协同”上持续发力:一是深化政策协同,推动京津冀与重庆在市场准入、要素流动、标准衔接等方面的深度对接,让跨区域合作更顺畅;二是聚焦创新协同,依托与北大、清华等高端智库的合作,搭建更多产学研用对接平台,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拓展领域协同,在现有先进制造、软件信息等合作基础上,向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延伸,形成更具韧性的产业协作网络。


新时代的区域协作,拼的不是政策优惠的“独角戏”,而是产业生态的“交响乐”;比的不是短期利益的“小聪明”,而是战略布局的“大格局”。从长江之畔到渤海之滨,这场跨越千里的产业牵手,不仅让重庆的“制造强市”之路走得更稳更实,更勾勒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清晰蓝图。相信随着更多这样的跨区域协同落地生根,中国区域发展的大棋局必将更加精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必将更加鲜明。


作  者:张博铭

编  辑:徐宏伟  

编  审:肖   敏  王  露  

副总编:张博铭

总  编:周雄兵

丰都艺韵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江风与灯火的呢喃 丰都代表团赴墨西哥开展经贸合作与文旅交流活动 【快讯】唐慎到我县开展调研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